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金线蛛及菊下苦[1/2页]

绣骨贞心 阿林不怕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紫宸殿的烟火气已散尽,承瑾被两名内侍押着出了紫宸殿。
     “二位公公,这是要将奴婢带到哪?”承瑾忍不住问道。
     “姜绣娘,勿要多问。跟着走便是。”其中的一名内侍说道。
     这是往龙德宫走去。承瑾不再问,不明白赵桓又是整得哪一出。
     “姜绣娘,奴才也是奉命办事。”另外一名说道。
     “奴婢不问便是了。”承瑾垂头除了跟着走,她还能怎样。
     龙德宫的廊下晾着刚采摘晾晒的黄色早菊。
     “姜绣娘,皇上让奴才们护送你回龙德宫,特意交待了近期别出龙德宫。”内侍说道。
     两名内侍透着几分察言观色的精明,说话时声音又细又软,像含着块棉花,尾音总不自觉地拖长些,却又拿捏着分寸,不会让人觉得轻佻。
     “奴婢谢皇上隆恩。”承瑾望着内侍,目光诚恳道,似在借内侍向皇上传递心意,既没有对皇上的那种惶恐,也不会流露出轻慢,正是对“代传恩典”这一过程的恰当回应。
     两名内侍都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面皮白净得像敷了层薄粉,只是眉宇间那点少年气早被宫墙磨平了,只剩下低眉顺眼的恭谨。
     见人过来,在承瑾左侧的内侍眼皮极轻地抬了下,眼尾微微上挑。
     来人是龙德宫的新掌事姑姑刘氏。
     “刘姑姑,皇上让奴才们将姜绣娘送到龙德宫,交待近期姜绣娘别出龙德宫便是。”
     “遵命。”刘姑姑应道,也不多问半句,便领着承瑾去见太上皇后。
     太上皇后后正临窗翻着一本旧经卷。来人垂手立在殿中,一身深青色宫装熨帖得不见半丝褶皱,鬓角的素银簪子随着俯身的动作轻晃,却没发出半分声响。
     “太上皇后娘娘,姜绣娘来了。”刘姑姑声音不高,尾音微微下沉,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恭谨,既不似李静娥李姑姑往日那般熟稔带些亲昵,也没有新人初来的怯生。
     刘姑姑抬眼时,目光只在太上皇后膝前的锦垫上落了一瞬,便又垂下,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
     太上皇后捏着经卷的手指顿了顿,没回头,只淡淡“嗯”了一声。
     刘姑姑便自行走到李姑姑往日站的位置,抬手理了理袖口。
     “奴婢叩见太上皇后娘娘,娘娘万福。”承瑾行完跪拜礼,不知怎的感觉到,新任龙德宫掌事刘姑姑往那一站,连宫里的空气,都随着这新来人员的脚步,沉了沉。
     “起来吧。”太上皇后抬了抬眼,对眼前这个识破李静娥姑姑的歹计救过她一命的绣娘面露愁容道,“这些天宫里发生一些离奇之事,你们做针线的,一针一线都落得扎实,可这宫里的事啊,偏生像那没绷紧的丝线,看着光鲜,稍一扯,就露出底下带血的乱麻来。”
     承瑾明了太上皇后在为这几天宫里发生的离奇事件而忧心忡忡。
    &n

第六十六章 金线蛛及菊下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