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墨,将蓟州北部的黑松林染成一片浓绿。李二郎带着五百士兵,踩着潮湿的松针,沿着耶律雄指引的小路深入林中 —— 昨日俘获的辽军残部供认,黑松林深处还有一处 “隐藏营地”,藏着萧挞凛的亲信耶律烈,以及最后五十余名残兵,他们手里握着 “幽州布防图”,若不尽快抓获,恐将情报泄露给辽境。
“大家注意,前面有辽军的‘绊马索。” 耶律雄突然停步,指着前方的草丛 —— 晨雾中,一根细麻绳隐约可见,一端系在松树根部,另一端连着头顶的 “落石机关”。他曾随辽军在黑松林训练,熟悉这类陷阱的布设规律:“绊马索离地面三寸,只要用长枪挑断,就能避开落石。” 士兵们立刻拿出长枪,小心翼翼地挑断麻绳,头顶的松木石块 “哗啦” 一声落在地上,惊起林中的飞鸟。
深入松林三里后,晨雾中隐约传来 “叮叮当当” 的声响 —— 是辽军在打磨兵器。李二郎示意众人隐蔽,自己则和耶律雄匍匐前进,透过松枝缝隙望去:隐藏营地设在一处山洞前,洞口用藤蔓伪装,五名辽兵正坐在篝火旁磨刀,洞内还能看到人影晃动,想必耶律烈就在里面。
“按计划,分两队行动,” 李二郎压低声音,“我带三百人从正面进攻,吸引辽兵注意力;耶律雄带两百人绕到山洞后侧,堵住他们的退路,防止耶律烈逃跑。” 耶律雄点头,立刻带领士兵们悄悄绕向山洞后侧,晨雾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掩护,辽兵竟丝毫未察觉。
“冲!” 李二郎突然起身,带领士兵们冲向营地。篝火旁的辽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羽箭射中要害;洞内的辽兵听到动静,纷纷拿着弯刀冲出来,却被宋军的竹矛刺倒。耶律烈提着战斧,想从山洞后侧逃跑,却被耶律雄拦住:“耶律烈,别跑了,你已经被包围了!” 耶律烈看着周围的宋军士兵,又看了看手中的布防图,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扔下战斧,束手就擒。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松枝,照在营地的篝火上。士兵们从山洞里搜出 “幽州布防图”,还有辽军藏匿的五十石粟米 —— 这是他们劫掠附近村庄所得。李二郎让人将粟米打包,准备归还给村民,同时让人将耶律烈和残兵押回蓟州,交由王晏之审问。“耶律雄,你立了大功,” 李二郎拍着他的肩膀,“这次清剿残敌,多亏了你熟悉地形和陷阱。” 耶律雄笑着摇头:“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大宋效力,我很荣幸。”
午间的日头正烈,蓟州城内的议事厅里,王晏之正看着从耶律烈身上搜出的 “幽州布防图”。图上详细标注了辽境 “榆关”(今山海关)的兵力部署:驻兵两万,其中骑兵一万,步兵一万,配备回回炮十五架、床弩三十张,是辽军阻挡宋军北上的最后一道防线。“榆关是辽军的重要据点,拿下榆关,就能彻底切断辽军与燕云的联系,” 王晏之指着地图,“不过,咱们现在不能急着进攻,得先稳定燕云的民生,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才能有足够的粮草和兵力支持北伐。”
赵德明补充道:“我建议推行‘燕云垦荒令—— 将辽军遗留的‘无主土地分给百姓,每户可领二十亩,免赋税五年;官府提供种子、农具,还派‘劝农使指导种植,确保百姓能种出粮食。” 宝儿从怀中掏出《垦荒章程》:“已统计出燕云六州的无主土地共五十万亩,足够分给两万五千户百姓;泗州的耐盐禾种、桑苗已在路上,下个月就能送到各州。”
王晏之采纳了两人的建议,立刻让人草拟《燕云垦荒令》,派快马送往各州。同时,他传召王阿福,让其从泗州调运更多的 “农具”—— 如犁、锄、镰刀等,还要调派 “铁匠”,在各州设立 “农具维修坊”,确保百姓在耕种时能及时维修农具,不耽误农时。
王阿福此时正赶着牛车,载着第一批垦荒农
第451章 松林清剿与燕云垦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