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淡墨般晕在居庸关的关墙之上,将昨夜战斗留下的血迹晕成暗褐色。杨继忠踩着潮湿的城砖走上箭楼,手里攥着《关隘防务规制》—— 这是按北宋《武经总要?边堡篇》制定的,从巡逻频次到器械维护,每一项都有明确标准。关楼下,士兵们正用石灰水清洗墙面,归降的辽兵们则扛着石块,填补攻城时留下的缺口,夯土声在晨雾中此起彼伏。
“将军,滚石槽的石块得重新填满。” 禁军小校匆匆赶来,手里拿着破损的木槽碎片。昨夜战斗中,部分滚石槽被宋军的投石机砸坏,现在要按规制修复 —— 槽深需三尺,宽两尺,石块要选 “拳头大小的花岗岩”,层层叠压,防止辽军反扑时轻易推倒。杨继忠点头,让归降的辽兵阿古拉负责:“你曾守过居庸关,知道滚石槽的门道,按辽军的标准填,要比你们以前填的更结实。”
阿古拉立刻领命,带着十名归降辽兵去山涧搬石。他选石时格外仔细,只挑质地坚硬的花岗岩,还让士兵们将石块敲成均匀的大小:“辽军以前填滚石槽,总掺些碎石,一撞就散。” 他边说边示范,将石块按 “大在下、小在上” 的顺序码放,缝隙里还塞些细沙,“这样填的槽,就算被炮石砸,也不容易塌。”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关后的粮囤山洞前。张三带着工匠们正在改造粮囤 —— 原有的粮囤是辽军搭建的简易草棚,防潮性差,现在要按大宋 “边军粮窖标准”,在山洞内侧砌土墙,底部铺三层干草、两层油纸,四周涂 “桐油石灰泥”,确保粟米不会发霉。“这山洞能存五千石粮,” 张三拍着新砌的土墙,“比原来的草棚能多存两倍,够驻守士兵吃半年。”
王阿福赶着牛车,载着泗州送来的 “防潮草席” 和 “耐盐禾种” 赶到。他跳下车,掀开帆布:“李师傅说,这草席浸过桐油,铺在粮囤里防潮;这些禾种是新培育的,能在山地种植,咱们可以在关前的空地上开荒,以后不用光靠后方运粮。” 张三眼睛一亮,立刻让人将草席铺进粮囤,又让归降的汉人步兵去规划开荒的地块 —— 居庸关地处山地,能种粮的空地不多,但只要精心打理,每年至少能收两百石禾,聊胜于无。
午间的日头正烈,居庸关的议事厅里,众人围坐在沙盘旁,展开哈桑送来的 “幽州外围地形图”。图上,幽州城的位置用红笔圈出,周围的 “桑干河”“西山” 等地形标注清晰,还有耶律沙供认的辽军布防:萧挞凛在幽州城内驻兵三万,城外的 “南园”“北寨” 各驻五千骑兵,桑干河上的 “浮桥” 由两百辽兵看守,是幽州与辽境的重要通道。
“要攻幽州,得先断萧挞凛的退路。” 王晏之指着桑干河浮桥,“浮桥一断,辽军想从辽境调援兵,至少要绕三日路,咱们就能趁机攻城。” 杨继忠点头:“我建议派五百轻骑兵去袭扰浮桥,不用真的毁掉,只要让辽军不敢轻易用桥就行。” 耶律忠突然开口:“浮桥的木柱是十年前修的,底部早就朽了,” 他指着图上的浮桥,“要是用投石机扔些重石,砸在木柱上,不用多久桥就会塌。”
众人纷纷赞同,哈桑主动请缨:“我带五百轻骑兵去,再带上两架小型投石机,保证能把浮桥折腾得用不了。” 王晏之点头,又叮嘱:“注意隐蔽,别让辽军发现咱们的意图,袭扰完就回来,不用恋战。”
黄昏的风渐渐起了,吹得关楼上的 “宋” 字旗猎猎作响。哈桑带着五百轻骑兵,悄悄出了居庸关,朝着桑干河方向出发。耶律忠走在最前,手里的探路杖不时拨开草丛 —— 按他的记忆,辽军在幽州外围设了 “三道斥堠线”,每道线间隔五里,白天用 “旗语” 传信,夜里用 “烽火”,想要靠近浮桥,必须避开这些斥堠。
“前面就是第一道斥堠线。” 耶律忠突然停步,指着远处
第445章 居庸固防与幽蓟侦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