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3章 奇谋险计(下)[1/2页]

十五从军行 2事无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钱尚书如此,李元吉的心当即再次沉入谷底,他心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底气,现在连身为武将的萧伯伯、钱尚书都不看好,自然让他感觉倍受打击。
     见李元吉像个无助的孩子一般,落寞地站在那里,公主感觉心脏隐隐作痛,两只手不由自主地紧紧地攥起来,她后悔了,后悔刚才在御花园里说了那些话,后悔没有及时站在他身边。
     陛下暗暗一叹,看向彭俊文,问:“彭爱卿,你怎么看?”
     彭大人拱了拱手,开口回答:“陛下,军事臣并不擅长,不过听了萧将军、钱尚书与小李将军的一番探讨,臣大概也了解了七七八八。首先,臣不得不承认,这调虎离山、釜底抽薪之法确实天马行空、别出心裁,小李将军足智多谋、雄才大略,果然名不虚传。”一上来,他先狠狠地夸奖了李元吉一番,夸完,话锋才是一转,“不过,从刚才的讨论看,这计划也非尽善尽美、毫无破绽。依臣看,这里面至少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其一,就是变数太多。比如说第一步中的攻占矿山,狼克人防守森严,我们能否顺利攻下,攻下后又能否顺利守住,全是未知数。再比如第二步中的烽火传信,那可不是几十、几百里,而是上万里的距离,中间的地理、地势、环境、天气,千差万别,谁能保证途中不会出现什么预料不到的意外?最后再说第三步的奇袭草原,那可是十二路大军啊,十二路大军齐闯草原,要打的仗肯定少不了吧。要实现横扫草原、合兵一处的目的,我想这也肯定意味着这些仗我们全输不得吧。自我大楚建立以来,我们已经与狼克人打了几百年,彭某斗胆问一句,这几百年来,我们打了多少仗?赢了多少?输了多少?”
     说完,他转过头来,在诸位大人的脸上扫了一遍。
     诸位大人皆微微低下脑袋,无人说话。
     彭大人自问自答:“据我所知,应该是输多胜少吧。”答又接着说道,“那问题来了,既然几百年来我们一直处于劣势,那这一次,又如何保证十二路大军所向披靡,全部取得胜利?而且这计划中的每一步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上一步的结果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成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一步都很重要,每一步都不能出现纰漏,每一步都不能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这就算是神仙来了恐怕也做不到吧。”
     说完,他再次转头看着众人。
     诸位大人还是微低着脑袋,不说话。
     彭大人继续补充:“其二,是消耗巨大。九万骑兵、九万柄刀、九万张弓、十八万匹、几十万支箭,这是何等的资源消耗。其实,钱尚书还少说了两项,那就是粮草、军饷,几十万人,需要多少粮草?多少军饷?而且还是深入草原作战,万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些将士,这些军马,这些武器辎重可怎么办?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跟文武百官,跟老百姓交代?”他知道李元吉风头正盛,所以努力地控制着遣词用句,但是,说着说着,还是激动起来,然后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声音也越来越大,“狼克人世代放牧,在草原上出生,在马背上长大,擅长马上作战,而且茹毛饮血,凶狠彪悍。而我们大楚子民世代农耕,以礼治天下,长于精算,短于作战。在锁狼线建成以前,面对他们的南下扫荡,我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奔命,饶是这样,依然损失惨重,效果不佳。锁狼线建成后,我们大楚才终于有了一条像模像样的防线,这些年来,他们虽依然贼心不死,依然有南下扫荡之举,但无论是次数还是规模都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得益于此,我们打出北方边疆的农业、经济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这种局面来之不易啊。如果我们贸然出击,主动深入草原作战,岂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与羊入虎口有何区别?”
     说到这里,他突然转头看着李元吉,痛心疾首地道:“小李将军,彭某可否问一个问题?”
     李元吉立即抱拳拱手:“彭大人请讲?”
     彭俊文问道:“十二军镇的镇守骑军是锁狼线的稳定之基,任务本来只是防守,真随将军主动出击,战事顺利还好,若战争不利,兵员受损,那这条我们苦心经营了百年之久,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锁狼线该何如维系?若攻守再次失衡,狼克人趁机南下,边疆的万万百姓又该如何活命?”
     李元吉的嘴巴动了动,好像准备开口说话,可想了想后又紧紧地

第413章 奇谋险计(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