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我的师门告诉我每一段人生是用相应的“相”在磨练灵魂,这一轮回中的“相”是“好”字叠加,下一轮回中的相又是“坏”字叠加……,各种轮回中扮演不同的“相”,用不同的“相”全方位无死角地磨炼灵魂,如果是这样,那为何人性深处又有趋吉避凶这一套呢。
突然间我的脑子一闪,“磨炼”两个字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磨炼、磨炼、磨炼,用轮回中不同的“本相”去磨炼灵魂,在轮回中用不同的“外相”去磨炼“本相”,这才算是真正的磨炼。
我看着天边的云彩,突然感觉全身都轻松了下来,我们之所以趋吉避凶,是因为我们的躯体自动分类出了吉和凶,我们之所以痛苦,根源是我们潜意识分类出了痛苦和欢乐,但吉凶、痛苦和欢乐等等是真实存在的吗?不,不是真实存在的,吉凶只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认知,痛苦和欢乐只是躯体的一种表现,潜意识和躯体的表现皆是我们在后天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固化罢了。
我想到博舟曾说的一句话,“只要你认定做不到就一定做不到”,一切的“认定”不就是“固化”嘛,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固化”的过程,这个“固化”叫好坏和吉凶,活成固化中的好,就是“吉”,活成固化中的坏,就是“凶”,但固化中的好就是真的好吗?固化中的坏就是真的坏吗?
细数所有人生中的“好”,好像都是在为他人活,所谓的好孩子不就是达到父母心中好孩子的标准嘛;所谓的好人不就是方便他人的人嘛;所谓的好父亲不就是活成孩子心目中的那个人嘛;所谓的好伴侣不就是活成对方心中满意的那个样子嘛,成全每一个人,方便每一个人,这就是好,也是固化中需要我们变成的样子,但这种“好”能修成“人道”吗?笑话,连自我都没有的人生修毛线个人道。
但假如做个“自私”的人,为自己而活,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走自己的路,抛开俗世中的一切,无视世俗中的一切情感,就能修成人道吗?想来也是不可能的,一旦有了人身这个躯体,便有了因果,有了因果又如何能真正斩断这俗世中的一切,连人都当不好人得鸡毛个人道。
“本相”是“命”,而“外相”不正是“固化”嘛,放不下自己的永远是自己,让自己痛苦的也永远就是自己。
此时此刻我好好像懂博舟了,他没有父母,自然就不用活成父母心中的样子,终生不近女色,自然也不会活成伴侣和子女心中的样子,不需要找工作养活自己,自然也不用活成老板心中的样子,人情淡薄,也就不用活成他人心中的样子,因为不惧任何红线,所以就能杀伐果断,反正在哪都是修行。
这个世间的博舟只有“本相”没有“外相”,没有“外相”又何来修人道这么一说。他一直把自己当成这世间的过客,这世间的一切对他来说就是旅行路上的风景,他如果喜欢可以停下脚步多看几眼,如果不喜欢便匆匆走过去,我有种感觉,不管博舟最终能否突破大道,但这一生肯定是他最后的一次轮回,因为他入了这红尘却不被这花花世界所迷,看似身边有很多人,但他跟每一个人的关系都是很浅,他跟每个人交往的因果线都很“单一”,当这些所有单一的因果线全被斩断的那天,便是他离开这世间的那天。
我能做到博舟这样吗?是做不到的,我有父母和师父,我得做到为人子的责任,我很滥情,所以我跟我身边的每个人的因果线都很复杂,我肩负着师父和张哥的期望,所以我不能为自己活,我承载着马叔最终的“果”,所以我更不能活的随心所欲,所以我觉得这一生我既不能修得人道,更不可能修得仙道,但我相信我会活的很轻松,因为此时此刻的我已经悟了,就在这小庙的门口我悟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道”,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我此生的“本相”衍生出了一切的“外相”,不管未来我的人生是好是坏,是幸福还是悲惨,皆是赋予我这个“本相”的“外相”而已,没有了这些“外相”,又何来我这个“本相”。
我懂我师父为何要屡次放过王梦的爷爷了,我懂我师父为何将我师娘的骨灰撒进大海后便不再去祭奠了,我也懂我师父为何永远很平静了,因为他早已看清了这个世间的一切。
我想我到我师父这个年纪时,我可能比他老人家还平静,但现在我能做到很平静吗?那是不可能的,悟到不一定就要做到,如果悟到就要做到,那人生就太没意思了。假如哪天有人像王梦的爷爷对我师父一样对待我,我会折磨死他,假如哪天有人杀了我的至爱,我会把他的整个家族都送进地狱。
我的师父在我的内心点了一盏善良的灯,但“梦中的那位道长”却在这盏灯上盖了个灯罩,这灯罩叫“见恶更恶恶则转善,见善更善善方为真”,我会至恶的手段对待恶人,我也会用至善的手段对待善人,我更会用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劝人为善那是佛家干的事情,假如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那好人就成不了佛,成佛的全是恶人,全是那些拿起屠刀的人。我信因果,永远都信,但我不信佛家的那一套因果,因为我知道一入轮回前程皆无,将这一世恶因的果结到下一世上,那生命就不会向上向前发展了,那轮回就没有了意义。
如果真有业障,那放过坏人让坏人继续去作恶就是业障,委屈自己成就他人更是业障,这世上哪有值得用心的事啊……。
我坐起身俯看山下,虽然眼前看不见一个人,但我却能清晰的看见芸芸众生,我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
喜欢。
第514章 本相与外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