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还亮着,那句“我站在门口,听见了”静静躺在对话框里,像一滴落进湖心的雨,漾开无声的波纹。洛倾颜指尖轻轻滑过,将它存进专属相册,命名为“回音”。
窗外天光已亮,晨风掀动纱帘,钢笔搁在书桌边缘,水晶朝上,映着初阳,泛出一层薄而暖的粉晕。她没去碰它,只是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封皮是浅灰布纹,左下角印着一行小字:“写给未来的自己。”
邮箱提示音接连响起。平台结算单、版权预付金到账通知、衍生品预售数据报表……一封接一封,挤满了收件箱。她点开第一封,数字跳入眼帘——首播收视率2.87%,全网正片播放量破亿,弹幕总量四百二十万条,热搜登顶十七次。
她没急着转发,也没截图炫耀,只是默默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十年”。
顾逸尘端着两杯豆浆进来时,她正一条条归类信息。他把其中一杯轻轻放在她手边,低头看了眼屏幕,眉梢微扬:“比我预估的高出三成。”
“你预估了多少?”
“两左右。”他拉开椅子坐下,“够稳,不够亮。但现在——”他指了指另一封邮件标题,“品牌方开始主动找上门了。”
她点开那封标红的邮件。三家一线护肤品牌提出联名合作意向,附带详细方案与预算;两家出版社询问剧集小说化出版事宜;还有一条来自某大型文化基金会的邀请,希望将《十年等一扇门》作为“当代都市情感观察项目”纳入年度展映。
“他们不是冲剧来的。”她轻声说,“是冲‘共鸣来的。”
顾逸尘点头:“有人看见了门,也有人想借这扇门,敲开自己的路。”
她笑了笑,打开文档,开始列清单。收入、影响力、合作意向、粉丝画像……一项项填进去,像在拼一幅属于他们的地图。写着写着,手指忽然顿住——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深夜独坐时的泪意,是父母悄悄摆好拖鞋的习惯,是那些从未说出口的“我在等你”。
“原来我们真的,把心交出去了。”她抬头看他。
“不是交出去。”他纠正,“是有人愿意接住。”
她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忙低头假装整理文件。钢笔就在手边,她无意识地转了半圈笔帽,水晶微光一闪,不是预警,也不是回溯,只是安静地亮了一下,像在点头。
中午前,合作邀约已累积到四十三封。有综艺邀请她以“情感观察员”身份常驻;有时尚杂志希望拍摄专题封面;甚至还有心理咨询机构提出共建“情感回声计划”,用剧中片段做情绪疗愈引导。
但并非所有橄榄枝都带着诚意。一封来自某经纪公司的邮件引起她的警觉——对方提出签下她个人,承诺资源倾斜,条件却是:未来三年所有创作必须经其审核,且不得以独立身份参与影视制作。
她把邮件推给顾逸尘。他扫了一眼,冷笑:“想拿你当流量傀儡?”
“他们觉得我还不知道自己是谁。”她语气平静。
“那你现在知道吗?”他问。
她没答,而是拿起钢笔,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写下三个字:“我是谁?”
笔尖落纸的瞬间,水晶骤然一亮,光晕扩散,像涟漪荡开。她没启动回溯,可那一瞬,仿佛看见了重生以来的自己——地铁站台回眸的惊惶,会议室里鼓起勇气递出的企划
第878章 收获满满与新机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