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一本《小王子》,翻开扉页,念出上面的字:“你说你喜欢星星,我抬头的时候,也会想起你。”
一个小女孩突然跑出来,接过书,低头看着卡片,眼泪啪嗒掉在纸面上。
阿禾站在教室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头发扎成马尾。她没说话,只是朝洛倾颜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主流媒体发布了专题报道。标题写着:“一本书的旅程:从城市书桌到山区课堂”。视频里,有孩子拆开包裹时惊喜的脸,有志愿者清点物资的背影,也有顾逸尘站在旧校舍前沉默的侧影。
可报道的焦点,很快集中在他身上。“富豪童年往事曝光”“顾氏继承人低调行善”……标题一个比一个吸睛,却把所有努力简化成“一个人的善举”。
洛倾颜连夜剪辑了一支新短片。她没用煽情音乐,也没加旁白。画面从城市孩子挑选书籍开始,穿插家长帮忙打包、老师组织活动、网友留言支持的片段,再到阿禾读信落泪、孩子们围坐读书的场景。
最后,镜头停在图书室的墙上。那里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七岁的顾逸尘蹲在地上,把书递给光脚的小女孩。旁边写着一行字:“他没说完的话,书替他说了。”
短片结尾,一行白字缓缓浮现:“光不是一个人追来的,是很多人一起递出去的。”
发布后十二小时,播放量破千万。一本书的旅程 登上热搜榜首。无数学校和社区自发设立捐书角,有家长带着孩子送来整箱书籍,附言写着:“这是我们家的‘旅程第一站。”
阿禾录制了一段视频回应。她站在教室黑板前,身后是新装的书架,笑着说:“我七岁那年,有人送我一本书,说还会再见。我等了二十年,终于等到了。”
她顿了顿,看向镜头:“现在,我也成了那个送书的人。”
顾逸尘看完视频,坐在沙发上很久没动。洛倾颜走过去,轻轻握住他的手。他反手将她拉近,额头抵住她的肩膀,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以为我再也回不去了。”
她没说话,只是把钢笔轻轻放在他掌心。水晶微微闪烁,像一颗安静跳动的心。
几天后,第一批回信从云岭寄出。城市的孩子们拆开信封,看到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稚嫩的图画,一个个跑来告诉父母:“他们真的读了我的书!”
其中一封信,寄到了顾逸尘的办公室。信纸折得整整齐齐,上面写着:“你说你喜欢《小王子》,我也喜欢。老师说,送书的人,就是那个‘驯养了玫瑰的人。”
他读完,眼眶突然红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阳光照进来,落在他的袖口,也照在那支静静躺在桌上的钢笔上。
他轻声说:“原来,我真的回来了。”
喜欢。
第847章 慈善计划的巨大成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