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8章 产品质量大提升[2/2页]

重生追爱:笔尖撩动白月光 柠柠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
     “这就是0.3毫米偏差的结果。”她说,“它不会立刻坏,但它一定会坏。而我们,不能等它坏。”
     工人们围了过来,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沉默点头。一位老技工走上来,仔细看了裂纹,叹了口气:“我早觉得胶量不对,可上面说赶工期,让我们别管小问题……”
     洛倾颜看着他:“现在,我们管。”
     她当场联系品控部,要求建立“质量追溯日志”——每一台出厂设备,都要记录生产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环境温湿度,甚至工人当日的交接班备注。她还调出客户回访录音,播放了一段:
     “你们的新灶火太猛了,我老伴儿炒菜糊了三次……她眼神不好,调不准火候,现在都不敢做饭了。”
     录音结束,车间里一片安静。
     技术主管皱眉:“客户不懂工艺,怎么能按他们的感受改标准?”
     “可他们懂生活。”她看着他,“我们做产品,不是为了参数漂亮,是为了让人用得顺心。如果火候太猛,我们就做分段火力标定,给老人、新手留出缓冲空间。这不是妥协,是尊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技工点头:“我支持。我们厂以前最讲究‘手上有准,心里有数,现在光靠机器自动,反而丢了这份讲究。”
     她笑了,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写下一行字:
     “品质不是参数,是有人用它煮过一碗不糊的粥。”
     她将这张纸贴在检测台旁的公告栏上。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那行字上,也落在她手中的钢笔上。笔帽缝隙中,粉光轻轻一闪,随即熄灭——那股焦灼的情绪,终于平复。
     她知道,隐患暂时遏制了。
     但她也知道,0.3毫米的偏差能藏这么久,说明品控体系仍有盲区。她不能只靠一次突击,必须让标准活起来。
     她召集生产线骨干,提议设立“一线反馈通道”——工人发现工艺异常,可直接上报,不经过层层审批;每季度评选“金手奖”,奖励提出改进方案的基层员工。
     “你们才是离产品最近的人。”她说,“别让流程堵住了良心。”
     傍晚六点,生产线重启。她站在车间门口,看着第一台经校准后下线的机器被送入检测室。质检员按下启动键,压力表平稳上升,密封完好,无泄漏。
     她松了口气。
     手机震动,是顾逸尘的消息:“听说你去了工厂。”
     她回:“嗯,停了A3线。”
     “损失不小。”
     “可比不上信任的损失。”
     他沉默几秒,回:“你总是比我看得远。”
     她看着这句话,指尖在屏幕上停了片刻,最终只回了一个字:“守。”
     她收起手机,转身走向仓库。那台有问题的样机还放在原地,她打开后盖,取出密封圈,准备带回实验室做材料分析。
     就在她拧下最后一颗螺丝时,钢笔忽然从包中滑出,笔尖朝下,轻轻点在工作台上。
     水晶亮了。
     不是微闪,而是持续流转,像被什么牵引着。
     她怔住。
     笔尖缓缓移动,在木纹台面上划出一道细痕——起笔圆润,收尾带钩,像一个未写完的“L”。
     她盯着那道痕迹,心跳慢了一拍。
     笔尖忽然一顿,又动了一下,补上一横,竟完整写出一个“L”。
     紧接着,笔身微震,仿佛要继续写下去。
     她伸手想扶,笔却猛地一偏,笔尖深深划入木纹,留下一道清晰的刻痕——
     那是一个“W”的起笔,刚劲,决绝,像刀刻进命运的裂缝。
    喜欢。
  

第718章 产品质量大提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