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光晕在钢笔笔尖凝成一点微芒,洛倾颜的手指轻轻拂过那颗淡粉色水晶,它不再闪烁,却持续温热,像一颗沉静跳动的心。她将笔记本从抽屉里取出,翻开最新一页,照片还夹在那行字旁边——“他开始怀疑了……但答案,不能由笔来给。”她合上本子,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映出她眼中清晰的决意。
她点开政府文化遗产保护平台,输入“历史民居活化补贴政策”,页面跳出一连串条文与申报流程。她新建文件夹,命名为“顾家祖宅·活化调研”,开始逐条归档。目光扫过昨夜整理的“情感锚点”:槐树、壁炉、西厢书房。这些不是装饰,是钥匙,她要找到能打开家族心结的那把。
清晨七点十五分,她再次输入“顾氏老宅”,系统依旧提示无记录。她没皱眉,而是点开一条相似案例——“陈氏祖居改造项目”。页面显示,该项目通过申请市级文化保护单位资格,获得三年免租期与专项修缮资金,后期转型为社区文化空间,兼顾公益与运营收益。她将资料下载,标注重点,又顺藤摸瓜查到相关政策依据:《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管理办法》第十条。
她摘下钢笔,轻轻旋开笔帽,在特制纸上写下:“长房姑父十年前为何主张卖宅?”
笔尖落下,水晶骤然亮起,光芒如涟漪般扩散,纸面浮现模糊影像——暴雨倾盆的夜晚,老宅客厅灯火通明。长房姑父坐在角落,声音沙哑:“孩子留学的钱凑不齐,银行不批贷款,我只想抵押宅子换一笔周转……”话未说完,二房长辈拍桌而起:“祖产岂能动?”会议不欢而散。画面最后,姑父独自站在檐下,雨水顺着屋檐砸在他肩头,他没动,像一尊被遗忘的石像。
影像消散,钢笔微微发烫。洛倾颜闭了闭眼,指尖轻抚笔身。原来不是贪婪,是无力。她将这段记忆记入文档,标题改为“长房动机溯源:资金困境与尊严折损”。
上午十点半,她拨通老管家的电话。对方起初婉拒,语气疏离。她没强求,只说:“我想整理一份顾家回忆录,您若愿意,我带些桂花糕过去,就当陪您说说话。”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终是应了。
老城区旧居藏在一条窄巷深处,青砖墙斑驳,门环微锈。她提着点心盒敲门,老人开门时眼神警惕,看清是她,才微微松动。她没提会议,也没问立场,只聊起顾逸尘小时候爬树摔伤的事。老人听着听着,嘴角浮起一丝笑:“那孩子,七岁那年摔了七次,每次都是老爷子背去医院。”
她顺势问:“老爷子走得突然,家里都乱了阵子吧?”
老人点头,目光渐远:“他临走前,还念叨着要修后院的廊子,说雨季快到了,别漏了。可修缮要钱,没人肯出……后来长房提卖地,也是想筹钱修宅,不是真想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账本夹层里有东西,老爷子留的,但这么多年,没人敢翻。”
她心头一震,面上不动:“账本还在吗?”
“在老宅书房,锁着。”老人摇头,“钥匙在逸尘手里,可那孩子从没打开过。”
她告辞时,老人送她到门口,忽然又补了一句:“有些话,写在夹层里,不是给活人看的,是给懂的人看的。”她回头,认真点头:“我会让懂的人看见。”
下午四点,她回到家中,将走访记录与政策文件并列排开。电脑屏幕上,思维导图逐渐成形:左侧是“情感动线”——
第700章 积极调研寻方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