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两件事。”她在会上清晰地分配任务,“第一,收集所有争议点,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根据这些反馈,评估哪些内容需要修改,哪些可以保留。”
分工明确后,团队成员迅速行动起来。有人负责舆情监控,有人联系数据专家协助核实宣传片中的具体数字,还有人开始着手修改脚本草稿。
一天下来,初步整理出三个主要争议点:
宣传片中提到“亲子用户增长率高达230%”,部分观众认为该数据过于乐观。
有一段关于家庭互动游戏的画面被质疑“摆拍感过重”,缺乏真实感。
片尾引用的一句“每个家庭都值得被温柔记录”,被部分网友解读为“贩卖焦虑”。
洛倾颜看着这些总结,陷入思考。
“数据方面,我们需要请第三方机构出具权威报告。”她说,“至于画面感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恢复一部分最初策划案里的纪实镜头,增强真实感。”
顾逸尘点头:“另外,结尾的那句话虽然初衷是好的,但表达方式确实容易引发误解。我们可以换成更贴近生活、更有共鸣的表述。”
“我来改。”洛倾颜拿起笔,“比如改成‘记录每一次温暖的陪伴,听起来更自然,也不会让人觉得被营销。”
第二天,他们将修改后的版本交给专业审核团队,并安排了一场小型试映会,请了几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博主以及普通家长代表观看样片并给出意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位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指出:“整体氛围很好,但建议在展示成果的同时,加入一点成长过程中的小冲突,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
另一位家长代表笑着说:“我挺喜欢那些温馨的画面,但如果能看到一些真实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会让我更有信心去尝试。”
这些反馈让洛倾颜意识到,真正的温情不是一味展现美好,而是能在现实的褶皱里依然保持希望。
她和顾逸尘决定再做一次深度修改,在保留原有温情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一段关于“第一次家庭日活动中出现的小插曲”的纪实片段——比如某个爸爸在手工DIY环节手忙脚乱,最后在孩子鼓励下完成作品的情节。
这一改动不仅丰富了故事层次,也让宣传片更具说服力。
当最终版本再次上线时,舆论风向悄然转变。
“原来他们也经历过失败啊,感觉更真实了。”
“这段父女互动太戳心了,看得我想回家陪娃。”
“数据来源终于透明了,信任感加分!”
洛倾颜看着评论区的变化,轻轻呼出一口气。
顾逸尘站在她身边,低声问:“现在呢?还担心他们不买账吗?”
她转头看他,眼中带着笑意:“不担心了。因为我们都学会了,如何用真诚去打动人心。”
窗外,晚霞正染红天际,像极了他们心中那份不曾熄灭的热情。
她低头看了眼手机,金手指的提示邮件又来了:
【情感共鸣笔】检测到潜在情绪波动——对方代表在观看了修改版宣传片后,情绪明显趋于积极,尤其在看到纪实片段时,嘴角微微上扬,眼神柔和。
洛倾颜嘴角一勾,轻声念道:“走吧。”
她站起身,朝门口走去。
“接下来,该我们主动出击了。”
喜欢。
第168章 推广宣传片争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