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那些权臣、摄政、乃至于各种贪官污吏随便地挥霍天下的钱、挥霍朝廷的钱,那都能说得过去——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钱,不是他们的家产,他们只不过是一时窃据窃取了而已,又不会长长久久拥有,说不得过一段时间这些钱就不是他们的了、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既然如此,那还不赶紧趁着自己还能拿到这些钱的时候,使劲挥霍?反正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现在不挥霍,难不成要等到日后没了挥霍的条件的时候再后悔?
毕竟败坏的不是他们的家业,不是他们的家产。
但是皇帝,天子——这就是你自己的家产啊!
正应该更加爱护的,怎么能这样肆无忌惮地挥霍?
这是朱元璋不能接触到朱翊钧,不然的话,他都担心自己会不会直接把这个不孝玩意儿打死了事儿。
当然,也正因为他不能直接接触到朱翊钧,所以他的怒火才根本没地儿倾泻,只能憋着,越憋,越愤怒。
【但是皇帝还是需要钱,那怎么办?自己找钱!】
【朱翊钧于是在万历二十四年开始,派遣太监采矿。一开始只是在直隶,很快就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等处;随后,又派遣太监前往全国各地收取商税,称为榷税。】
【这很快变成了太监们的一场场狂欢,当然,也成了皇室敛财的手段。】
【虽然负责开矿,但是太监们并不懂得如何寻找矿脉,所以,很快这所谓的开矿就变成了一场全国敲诈勒索;同时,榷税也成为了全国敲诈勒索,二者相互补充,一并发力——所谓“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公私骚然,脂膏殚竭”。】
【需要缴纳矿税的,不需要是真的矿,只需要太监说“你家有矿”“你家有矿脉”,就可以要求这户人家缴纳矿税——太监自己定下的税额;需要缴纳榷税的,也不需要是真的商人,只需要太监认为你需要交,那你就需要交——同样是太监自己定下的税额。】
【实话实说,明朝开国时期定下的商税等税收制度确实不够合理,完全可以在天下稳定恢复之后提高一些商税——但那必须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而非是这样,由皇帝私下派遣太监,太监自己随意定下税收额度、自己决定谁应该交税、再自行把税运回到皇帝的内库之中……】
【别说什么这些到了内库里面的钱最终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往朝廷和军中输了血,也别说什么这些钱到了国库里面也未必能有多少真的用到实处……这件事情最关键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整个收税的过程极为混乱、没有规则、不走正道——多少百姓因此而深受其害,因此而家破人亡?】
【苦一苦百姓,反正这些钱最后还是有用的?】
【既然如此,那后来百姓们就让明朝看到了苦一苦百姓的结果,也算是顺理成章了。】
刘启很有些无语:“就非得这么花钱吗?少花一点能怎么样……”
作为也还是颇为节俭——当然,
第971章 矿税榷税·民怨沸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