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章 李枣儿[1/2页]

引凤雏 叫警长的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宋宝元二年,西川自夏至秋不雨,民大饥。
     郫县冯街镇
     自从今年入夏以来,已经三个四月滴雨未落了。往日热闹的街道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不知谁家的黄狗趴在路边,望着萧瑟的街道发出一声声绝望的呜咽。
     此时从拐角处走出一人,只见那汉子头上戴着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撮红缨,身穿一领白缎子征衫,腰间系着一条纵线丝绦,脚上穿着一双牛皮底的靴子,腰上还斜跨着口腰刀。
     此人身材高大,皮肤微黑,方方正正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直口方,颔下留着三绺短须。此人唤作李枣儿,是县衙里的都头。平日里为人豪爽,交友广泛,古道热肠,在附近颇有名望。
     “呦,这不是枣儿嘛,放衙回来了。”邻居谢大华热情的打了声招呼。
     “婶子,叔叔的病好些了吗?”李枣儿看向谢大华关切的问道。
     “哎,就那样吧。自从去年在修河坝的时候把腰伤到了,就总是时好时坏的。”提到自己相公的病,谢大华无奈的叹了口气。
     “我叔一定会好起来的。对了婶子,这钱是上午兄弟们孝敬我的,您先拿着用。”李枣儿一把将一袋子铁钱递了过去。
     “你快拿回去,这钱婶子不能要。”谢大华坚持不要,把钱袋子推了回去。
     “婶婶你先拿着,给我叔叔买药,再给我幺妹儿买身好看的衣服。”李枣儿直接塞进了婶手里。
     “那好吧,等你哪天不忙了,婶子给你做好吃的。”谢大华只得无奈收下。
     “就这么说定了,那婶婶我先走了啊。”李枣儿朝后挥了挥手,回家去了。
     “真是个好孩子。”看着李枣儿背影,谢大华喃喃自语。
     “娘子,喜子,我回来了。”李枣儿一到自己门口,就冲里面喊了一句。
     “爹爹。” “官人。”里面同时传来两道惊喜的声音。
     “来让你爹我好好稀罕稀罕。”李枣儿快步走进堂屋,一把抱起了自己儿子李双喜。
     “爹爹,喜子都想你了。”被李枣儿抱在怀里的李双喜一边撒着娇,一边躲着父亲的胡子。
     “你个老不正经的,快把孩子给我放下来。”妻子杨氏厉起了眼睛,对李枣儿说道。
     “嘿嘿,遵命娘子。”李枣儿乖乖放下了儿子。
     “官人,你听说了吗?雍店那边儿的米价已经涨到50文一斗了,有不少人都已经开始进山挖野菜,扒树皮去了。”一家三口坐在饭桌上,杨氏脸色不是很好的和李枣儿讨论着。
     “不是,你听谁说的,我跟你说这种闲话可不能乱传啊。”李枣儿板着脸,一脸严肃。
     “还能有谁,谭里正他婆娘呗。前儿个她娘家兄弟来他家借粮来了。”杨氏没好气的白了李枣儿一眼。
     “我这也是为了你好嘛,万一被有心人听了去不好。”李枣儿挠了挠头。
     “我又不是哈儿,真是的。快吃吧你。”杨氏往李枣儿碗里夹了一筷子炒酸笋。
     “家里剩下的银钱还有多少?”咽下嘴里的酸笋,李枣儿突然问道。
     “突然问这个做啥子,不会又有人问你找钱儿吧。”杨氏立即紧张的看向了自己的丈夫。
     “你想哪去了,我是想趁咱这没涨起来之前在多买些粮食存起来。”李枣儿无奈的和杨氏解释道。
     “真的?你可别唬我。”杨氏还是不太相信自己这个爱仗义疏财的丈夫。
     “真的,而且粮食存起来了也可以在过一阵子给岳父家和业娃儿家送去。”李枣儿举起手发誓赌咒的说道。
     “算你有良心,明儿个我跟你一起去吧。”杨氏算是勉强相信了李枣儿,继续扒着稀粥。
     “求之不得,正好给再你扯几尺花布,然后再顺便看看业娃儿去。”李枣儿看了看杨氏打着补丁的衣服说道。
     “又不是不能穿了,换什么换?不过,业娃儿那么要强,哎。”想到自家那个倔强的外甥,杨氏叹了一口气。
     “是啊,那小子就跟个倔驴似的,也不知是随谁。”李枣儿附和着杨氏的话,还跟着摇了摇头。
     老话“都说外甥随舅,你说业娃儿随谁。”杨氏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吃饭,吃饭。”李枣儿尴尬的低下了头。
     第二日,李枣儿一大早就带着杨氏一起去米铺排队买米了,买完之后还给杨氏扯了几尺花布。办完了所有事情之后,夫妻二人就又一起去看外甥杨基业了。
     “业娃儿,在家吗?我是三姨丈。”李枣儿轻轻拍了拍门。
     “三姨丈呀,来了来了。”里面传来杨基业那独特的少年嗓音。
     杨基业打开了大门,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是姨丈姨母呀,快屋里坐,我给你们倒水去。”
     面前的少年和杨氏有着七八分的相似,只是面部线条更加的硬朗了些,约有十五六岁的年纪。一眼睛神采奕奕,亮的吓人。小巧的鼻子下面长了一圈绒毛,长的唇红齿白。身上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长衫,上面还打着两个补丁,针脚也不是很细,应该是自己缝的,鞋子也略显陈旧,鞋帮上同样打着补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忙活了,就来看看你。”看着局促不安的外甥杨氏直接说道。
     “是啊,就别忙活了。”李枣儿同样看出来了杨基业的局促不安,配合着杨氏。
     杨基业闻言淡淡松了口气,就放松的坐了下来,和李枣儿夫妇聊起天儿来。
     “不知姨丈你们听说了吗,隔壁犀浦县的那两条小河已完经全干了,甚至连井里都打不出水来了。”杨基业忧心忡忡的和李枣儿夫妇说道。
     “消息可靠吗,业娃儿。”李枣儿严肃的问道。
     “绝对可靠,是昨个在学堂我一个同窗跟我说的,他叔叔是那边的瓜农。”杨基业坚定看向了李枣儿。
     “哎,真是造孽呀。难道边官府就不管管这事吗?”杨氏一脸不解的问道。
     “哼,指望他们那群饭桶,不如指望公鸡能下出蛋来。”李枣儿毫不客气的说道。
     “……”
     “姨丈姨母,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们做饭去,中午就别走了。”气氛有点尴尬,杨基业转身就往厨房钻去。
     “哪能让你一个读书人去做饭,快别忙活了,我们这回去了。”杨氏也察觉出了尴尬,拉了拉李枣儿的袖子。
     “咳,是啊,再不回去你的小表弟又该闹了。”李枣儿轻咳了一声,附和着杨氏。
     “那姨丈姨母,我送送你们。”杨基业又从厨房门口走了出来。
     “不用送了,快去温习功课吧。”李枣儿担心在呆在一起更尴尬,就拒绝了杨基业的好意。但拗不过杨基业坚持要送,李枣儿夫妇只得同意,让杨基业送到了大门口。
     杨基业送走了李枣儿夫妇,一会到回屋里,就发现了被姨母杨氏压在书下的几块碎银,他眼眶红红的进了厨房。
     寻常百姓的日子总是庸庸碌碌,匆匆忙忙。距离上次买米已经过去了六七天。老天爷还是滴雨未落,镇子里的河沟也见了底儿,旱情更加严重了。
     “头儿,就这

第40章 李枣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