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阜等人从来没有想过,决定一个王朝兴衰存亡的会是这样的一场“赌约”。
他们或许想过董仲颖会用自己的威望威压刘懿,或者用各种各样的伎俩威胁刘懿,让刘懿“心甘情愿”的就范,但是他们唯独没有想过会是一个如此的结果。
秦王并没有说服陛下,反而和陛下打起了赌。
虽然这看上去像是秦王的失败,毕竟秦王更进一步的事情就这样被拖延了下来,但是杨阜等人在仔细思考之下,却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这“杜绝”了刘懿的反抗,更为准确的说,这个结果就是刘懿的反抗。另外一方面,这在史书上的记载也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王朝的更替,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浪漫”过。
大汉最后的皇帝和大秦的皇帝双方对于权力的交接并不是血腥的,也不是充满了阴谋与诡计,而是直面天命的存在。
杨阜等人并不担心,在袁术和刘备覆灭之后,刘懿会赖账。因为即使刘懿赖账了,动用了其他的手段,甚至上街讨伐董仲颖。
那么这样的情况也不需要担心,即使有某个缺心眼的当街格杀了皇帝,最多只会留下一个褒贬不一或者多半好评,而不会差评如潮,毕竟这只是一个输了天命的赌鬼不讲赌德的掀桌子做法,而不是三国杀。
至于秦王没有办法攻灭袁术和刘备,杨阜等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袁术和刘备又不是太公望或者留侯,甚至在这样的局面上,杨阜觉得对面上了太公望也不一定能够翻盘,只要军队是秦王率领的。
这样的“赌约”很快就被宣扬了出去,不管是董仲颖的手下还是刘懿,双方都将这场“赌约”扩散了出去。
董仲颖的手下觉得,这是给秦王正名的大好机会,在这件事情之后,没有人会在得国不正这样的事情上攻击秦皇了,这样的天命交接可是在众目睽睽下进行的。
即使是最忠心的大汉臣子都可以不得不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一句,这样的权力交替堪比当年上古先王的禅让。
刘懿将这样的事情宣扬出去也没有花费什么力气,虽然他的心腹没有几个,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可用的人很多。他猜测出秦王一定会乐于将这件事情宣扬出去,所以根本就没有避讳自己手下那些不可靠的人手。
在双方的推波助澜之下,这样的事情不仅整个洛阳都知道了,甚至很快,整个大汉的土地上都知道了这个决定天下的赌约。
当曹操听闻这样的事情时候,他对自己的长子曹昂说道:“我输在秦王的手下一点也不冤,过去我认为秦王虽然用兵如神,但是在政治上的才能只能说颇有天赋。虽然比常人强上很多,但是和杨彪、王允这样的人物比起来只在伯仲之间,但是现在我看了秦王的所做
第647章 第三条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