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5章 国之横梁[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队乐营吹鼓手,?路吹打,高奏凯乐。
     获胜建功的众将士,得齐声高唱凯旋之歌。
     只听得骁果卫的将士们,声音嘶哑,却多豪迈齐整:
     ……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
     凯旋之歌,广皇帝作词作曲,原名为《饮马长城窟行》。
     后为军队凯歌之用,取名《国之横梁》。
     《国之横梁》,就是巍巍长城、国之横梁的意思。
     这首凯歌,也是大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弘扬国威武魂之名篇,气魄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既然是军歌,凯歌,自然得一遍遍唱,唱到自己服为止。
     骁果卫大军大汗淋漓、撕心裂肺地唱到近郊,便见皇帝的仪仗在那里高高竖立。
     古代,距离国度五十里之地为郊。
     按照礼制,凯旋之师的迎接,各有不同规则。
     若是天子亲征之师凯旋,众大臣皆要礼服出城郊迎!
     若是皇命大将出征之师凯旋,天子需要着礼服,重者亲迎,次者派使节出城相迎,以示隆重慰劳之意。
     杨侑在前,其后,是皇太孙仪仗。
     在后,阿布在前,其他将领一一跨马尾随,后面是北路大军仪仗。
     接着,便是铠甲分明、杀气冲天的百战精兵功勋队列。
     后面,则是垂头丧气、但衣衫整洁的突厥贵族、将领、士兵俘虏。
     再后面,又是功勋队列;接着是俘获甲胄、武器、旗帜、豪华毡车、黄金狼头纛……;突厥牧人、奴隶;整车整车的垒起来的突厥头颅、串起来的耳朵……
     前来欢迎的京师百姓,不计其数。
     他们在皇帝仪仗之后,大道两边,一直延伸到远方隐约的洛阳城城郭……
     恐怕今日的洛阳城,全城空巷!
     在老远的地方,阿布扶着杨侑下马,带领众位将军,一步步走进皇帝的仪仗。
     那儿,只见广皇帝和萧皇后盛装出席。
     所有数得上的文武大臣,也都是带着命妇,一一班列于仪仗之后。
     阿布快速扫视一眼,却见自家媳妇温璇,怀中抱着儿子正心儿,也在仪仗之下不远的西方,正惊喜地朝自己这边张望。
     她们母子身边,却是满脸春风的杨吉儿,也正双手扶着温璇,看着自己。
     嗯,都安!
     阿布心里踏实!
     于是跟着杨侑,亦步亦趋。
     等到轮到他,便仍然穿着满身盔甲,摘掉兜鍪,哗啦啦一整乱响,然后跪倒在御驾面前,低头启禀:
     “臣杨子灿,贺喜陛下。”
     “自授命扫荡突厥都拔以来,幸不辱使命,得大胜于大青山。”
     “今领命班师而归,交归皇命制诰印符!请上核验收讫!”
     “准!”
     头顶上传来广皇帝温和低沉的声音。
     虽然还显中气不足,但已比当初在雁门郡相见的时候,好了许多。
     大概,随着与突厥人战事大胜消息传来,骄傲至极的广皇帝自然心情就好了。
     心病渐解,外病渐除。
     阿布托起的手上一轻。
     置宝托盘,被内史令裴蕴端走。
     那里面,是北路截击大军的虎符、诏书、印信,以及奏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交完调兵印符文书,大队伍需要紧接着赶到太庙、太社那里,向天地、祖先等一一先行告奠。
     告祭,就是预告,就是有主祭者读祭告辞,敬告天地、祖先,大隋将要举行的一系列王师凯旋的祭祀仪式。
     主祭者,当然是身形消瘦的广皇帝,陪祭者,有五贵重臣,还有一左一右扶着广皇帝的杨侑和杨子灿。
     告祭完毕,要并行献捷、献俘之礼!
     献捷,就是向天地、祖先,祈告大军胜利的消息,特别感谢他们的庇佑。
     献俘,就是向天地、祖先、王上,献上并展示本次战胜后获得的各种战利品。
     献捷和献俘之礼,有累京观、“献馘于王”、现俘虏之得的环节。
     京,谓高丘也。
     观,阙型也。
     京观者,杀贼,战捷,陈尸头颅,必筑京观。
     馘,敌军之左耳。
     古军礼中,以左耳来计算战士杀死敌军的数量,主上据此论功行赏。
     这个环节虽然血腥恐怖,但大隋君臣民众,甚是热情高涨。
     俘虏之得,就是战胜后获得的标志性人财物。
     将军、贵族;帅旗、车骑、印绶;铠甲、武器;军士、附民……
     主要是表现战胜后的累累果实,也对战败擒获者是一种羞辱和震慑。
     看着整整齐齐排好队,准备参加献俘仪式的突厥贵族、将军、士兵、牧人,端门之上下的人们很开心。
     广皇帝的脸上,终于展露出这些年少有的灿烂笑容。
     突厥人,曾几何时,留给众人无数噩梦!
     就是这些城楼门下的敌国贼子,害得大隋君臣在雁门城里痛哭流涕。
     那个一日数惊、数日皆惊、惶惶不可终日的刻骨记忆,让他们在之后的无数夜晚难眠!
     现在,真是太好了!
     剧本彻底翻转,突厥人成了脚下囚徒!
     唯一可惜的是,都拔逃了!
     杨子灿带给大隋君臣的这场惊天大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切,来得既突然,又意义重大。
     这场及时雨般的大胜,让连翻被国内和国外的不顺,折磨得有点神经的广皇帝,焕发生机!
     他那岌岌可危的帝王威信,又奇迹般的回到了他的冠冕之上。
     皇权之威,需要文臣的政绩、武将的战绩,去堆砌!
     皇权之信,需要文臣的执着、武将的忘死,去浇灌!
     皇权之上,便是国之威、国之信、国之望。
     威者,四海服;信者,万民从。
     国之有望,万国来朝。
     文皇帝的时代,一切似乎如此。
     但广皇帝的时代呢?
     似乎自从开始征讨高句丽,就诸事不顺!
     战不顺,造反潮,突厥侵,身体差……
     大隋身上的光环,广皇帝头上的光环,都在渐渐变淡。
     广皇帝及其领导下的大隋,就像干涸的大地需要充足的雨水来滋补一样,太需要一次震天动地的巨大胜利来抚慰!
     是的,帝国需要大胜利!
    喜欢。
  

第325章 国之横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