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6章 悲喜之途[2/2页]

且隋 玄武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强本弱枝,维护中央。
     东汉建立后,新安的“汉函谷关”被废,重新启用“秦函谷关”。
     但不管怎样,从河南、河北之地进入到长安,总有一条最近的路非常重要。
     函谷道!
     函谷道,指从函谷关到潼关之间,长达一百四十里的一条道路。
     此道,北临中条山,南临秦岭,是那时期从洛阳中原一带进入到关中最近的道路。
     而在这条道路中,稠桑原道是最为险峻的一条小裂谷。
     稠桑原道,两侧峭壁,高拔陡立,如同斧劈;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谷底,宽处三丈左右,窄处不足一丈。
     谷道,蜿蜒相遮,首尾不视;人行其中,如入幽暗秘函之中,心思忐忑。
     却说千古浊水,刚好从稠桑原北面流过,紧贴着直立塬壁,再无落脚行路之处。
     所以,想走近路的东方来客,若要进入关中之地,只能从这条狭窄崎岖的裂缝小道通过。
     稠桑原道起始的地方,便是弘农河。
     弘农河,既掩护了这条稠桑原道,又成了函谷关的护城河。
     本来,这函谷道、稠桑原道,绝对可谓抵挡东来之敌的天堑。
     然而,大自然似乎不太同意王侯将相过得太过舒服,所以总是利用自然之力在地形上乱开玩笑。
     东汉末年,狂浪的浊水由于长年累月的泥沙堆积和冲刷,让稠桑原旁边的河道南移。
     在稠桑原的北侧,终于出现了一大片的滩地。
     这个玩笑,让被废弃后又重新启用的秦时函谷关再费武功。
     敌军,可以不走秦函谷关,直接可以从稠桑原旁的滩地上绕过去。
     曹操为了弥补这一巨大战略漏洞,忙命人在滩地上又重新修建了一个关口,魏函谷关。
     可是,大自然继续在开着玩笑!
     这次,轮到了稠桑原上的原始森林和原下的绝壁。
     人类的砍伐,黄土层的水土流失,让稠桑原不再高拔险峻,原始森林也变得草盛豆苗稀!
     人们,已经可以轻松随便地爬到稠桑原的原顶。
     然后,就迈着小方步,顺着原上的相对平坦脊梁,越过关口,直达关内。
     这,就太严重了!
     堵不住啊,漏洞太大,守军再怎么么厉害,也根本防不住四面来袭之敌啊!
     还是曹丞相,他再次决定在原上修建一个关口,堵住漏洞。
     这个关口,就是潼关。
     函谷关的价值,自此被它完全替代。
     潼关,位于浊水几字形拐弯的地方,在风陵渡口的南边,是晋陕豫三地的交界处。
     潼关的地形,和函谷关类似。
     它以黄土高原为障,北临浊水,南依秦岭,西有潼河和禁沟,东有远望沟。
     与函谷关截然不同,过潼关,是要走“塬上”的。
     防的,不再是车军,而是骑军!
     原上,只有比较窄小的路——黄巷坂。
     通过黄巷坂,才能达到原上,到达潼关。
     当时间的车轮进入到大隋,大自然又开始针对这条道路开玩笑。
     文帝时期,大自然用充沛的雨水不断冲刷,终于在潼关以南形成了一条道路。
     这条路,北可以到禁沟,南连接塬体。
     绝的是,经过这条路,人们可以直接轻松绕过潼关。
     文帝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又让宇文恺在这里新造一关,叫潼关南城。
     原来的潼关,叫潼关北城。
     潼关南城所在的麟趾原,也是黄土塬体。
     和函谷关所在的稠桑原一样,麟趾塬也是顶面平坦,且从秦岭延伸下来直到黄河岸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相比而言,函谷关位于稠桑原之中,位置较低。
     而潼关,地势较高,则位于高高的麟趾塬之上。
     麟趾塬东西两侧的远望沟和禁沟,沟内都有湍急的河水,在水流和雨水的长期冲刷下,壁如刀削。
     从函谷关方向来的敌人,想要入关,必先通过黄巷坂,攀上麟趾塬,再登上塬顶徐行。
     然后,过隋潼关,下禁沟,顺着潼水走到潼水、渭水和黄河三水交汇之处,这就算入关了。
     杨玄感的大军,越过弘农河,轻松得到函谷关的补充,便浩浩荡荡地朝前行径而去。
     为了以防万一,现在杨玄感倒是撕下了伪装,竟让五六万百姓走在前边,给大军探路。
     为了加快速度,看押的军兵,不免在言语和动作上有些大。
     于是每日里,倒毙在原上小道两旁的老百姓,不在少数。
     很快,他们到达登上黄巷坂前的第一站,也是通往潼关的第一道门户——金陡关。
     一场等待已久的攻城战开始。
     在离开函谷关的时候,吐万春也带来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加上本来杨玄感从关外带来的,数量就很可观。
     守卫金陡关的,是贺娄皎的副将史怀义,文帝时上大将军史万岁之子。
     史怀义早就得到警报,在关内枕戈待旦。
     他远远地看见杨玄感的旗帜,便擂鼓,让歇息的将士们快速上城,准备迎战。
     杨玄感的前哨呼啸着飞驰到城下,高喊:
     “楚公有令,快速投降献城!”
     “否则城破,一个不留!”
     ……
     迎接他们的,是一阵爽快的箭雨。
     这金陡关,实在是奇险难攻。
     因为它就建在一个两山之间的豁口处,并且通向关门的那一条路非常狭窄。
     杨玄感的前军费了不少劲,就连城门都没有靠近。
     无法,杨玄感只好亮明身份,估算着距离来到金陡关下。
     见正主出现,史怀义挥手命令军士停止射击,在城头上露出身影。
     “哎吆,这不是楚公嘛?你这是回家探亲,还是带兵剿匪啊?”
     史怀义讥笑地对着杨玄感大声说道。
     “呵呵,史兄说笑了,我杨某人到此为何,你心知肚明,明人不说暗话!”
     “我知道,因为家父和史伯父的过节,让咱们自小生了仇怨,其中的是非多说无益。”
     “你说吧,如何才会放我入关?”
     杨玄感知道两家的矛盾,也不出言忽悠,而是直接开口亮明目的。
     “呵呵,楚公说笑了。”
     “这关不是我自家的,是主上和万千老百姓的,怎么可能凭谁一句话就能放你通过!”
     “除非?”
     “除非什么?但讲无妨,今年你要什么,我都答应!”
     杨玄感见史怀义的话有松动,大喜道。
     “父债子偿,我想要兄弟你的脑袋,你给不给?”
     史怀义恶狠狠地喝道。
     “你——”
     杨玄感一阵语塞,颓然后退。
     那,就只能强攻了。
    喜欢。
  

第256章 悲喜之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