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放心,往后兵部的事,我赵猛说了算。
     有我赵猛在,定不会让我那太子外甥受半分委屈。
     谁要是敢跟东宫作对,先过我这把剑再说!”
     卫辞侧身避开赵猛带着厚茧的手,语气依旧淡得没一丝温度:
     “赵大人能得陛下擢升,是因你常年戍边、平定北境有功,与我无关。
     陛下念及你护国有功,又念及太子年幼,才委以重任。
     你该谢的是陛下,不是我!”
     说着卫辞的目光又落在赵猛腰间悬着的佩剑上。
     那剑鞘上还刻着北境沙场的纹路,卫辞忍不住又提醒了赵猛几句:
     “只是大人既入了朝堂,便该守朝堂的规矩。
     听说前段时间你还在‘醉仙楼与御史周大人争执,险些拔剑相向。
     满京城都传遍了,周大人虽只是五品御史,却掌着言路。
     你若再这般冲动,下次闹到御前,丢的不是你赵猛的脸,是太子的体面,是东宫的颜面。”
     赵猛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他本就瞧不上卫辞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总觉得这些人只会舞文弄墨、搬弄是非。
     若不是碍于对方这次确实帮了自己,让他一跃成了掌天下兵权的兵部尚书,他早便发作了。
     此刻被戳中痛处,赵猛攥紧了腰间的剑柄,语气也沉了下来:
     “我当是什么大事!那些酸儒就会嚼舌根!
     仗着会写几个字,便敢对老子指手画脚,打一顿才老实!”
     话虽硬气,可他看着卫辞那双平静却带着压迫感的眼睛,终究是把到了嘴边的更难听的话咽了回去。
     他知道,卫辞是太子的老师,是东宫最倚重的臣子。
     自己虽是太子的亲舅舅,但若真闹僵了,吃亏的还是太子。
     “不过……”
     赵猛闷哼一声,语气软了几分,
     “看在太子的份上,我姑且忍了。
     往后在朝堂上,我不跟那些酸儒一般见识便是。”
     说罢,他又觉得失了面子,狠狠瞪了卫辞一眼,转身便走。
     卫辞望着赵猛的背影,眼底也掠过一丝冷意。
     他与赵猛本就不是一路人,倒不是卫辞看不起武人。
     而是两人三观不合,卫辞再怎么说也是寒窗苦读多年的读书人,靠智谋立足朝堂的文臣。
     赵猛却大字不识几个,是个靠军功升官武将,行事全凭性情的粗人。
     一个心思缜密、步步为营,一个鲁莽冲动、喜怒形于色。
     若不是太子年仅十一,陛下又缠绵病榻,大皇子瑞王与二皇子康王虎视眈眈。
     卫辞绝不会推举这等鲁莽之人执掌兵部。
     眼下东宫根基薄弱,太子虽聪慧,却终究年幼,缺乏震慑朝堂的力量。
     瑞王占着长子的名分,又在朝中拉拢了不少文臣。
     康王妻族强大,背后隐隐有世家支持。
     唯有借赵猛手中的兵权,太子才能与两位皇子抗衡。
     卫辞如今只希望赵猛不要太蠢,自己都把兵部尚书送到他手中了,他却拿捏不住兵部,被人架空。
     好在赵猛看上去粗鲁,但也不是笨人。
     文臣有文臣的手段,武将也有武将的打法。
    喜欢。
  

第391章 道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