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卫辞让平平安安送马子俊出门,然后把他们又叫回了书房询问二人:
     “你们觉得这位马先生如何?”
     平平先回答:
     “马先生看着是个踏实本分之人。”
     安安也跟着补充:
     “而且他懂得感恩,如今虽有了些成就,却没忘记父亲当年的恩情。”
     卫辞点点头,又问:
     “他想进翰林院,你们觉得他能成吗?”
     平平略一思索便直言:
     “依儿子看,马先生怕是进不了翰林院。”
     卫辞挑眉:
     “哦?说说你的理由。”
     “马先生会试成绩是二甲三十七名,按说殿试名次不会太低,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馆选。”
     平平条理清晰地分析着,
     “但翰林院如今收的庶吉士越来越少,每年不过十来个名额。
     而能进翰林院的,一要才华横绝、冠绝当世之辈。
     二要家世显赫、朝中有人照应之人,二者缺一不可。
     马先生虽有些才华,可出身寒门,在朝中毫无根基。
     这几年翰林院越发看重家世背景,像他这样的情况,除非父亲肯出手帮他一把,否则绝无可能进入翰林院。”
     卫辞看向他:
     “那依你之见,为父该不该帮他?”
     平平答道:
     “这就要看父亲的打算了,若是父亲想将马先生收为嫡系,悉心培养。
     将来成为自己的心腹臂膀,那动用些人脉和手段,帮他一把也无不可。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在里面待上几年,熟悉了朝中规矩,结交些人脉。
     将来无论是外放还是留在中枢,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那若是不想收为嫡系呢?”
     卫辞追问。
     “若是父亲只是想将他收入麾下,让他能为朝廷效力,做些实事,那最好还是将他安排进六部。”
     平平继续回答,
     “六部掌管具体事务,更贴近实务。
     马先生熟悉地方民情,又心怀百姓,去六部历练一番,定能做出些成绩。
     而且六部虽不如翰林院清贵,却少了些派系倾轧,更适合他这样性子耿直之人施展抱负。”
     安安在一旁听着,也点头表示赞同:
     “马先生的性子,怕是不太适应翰林院那般讲究门第、注重虚礼的环境。
     去六部做事,更能发挥他的长处。”
     卫辞看着两个儿子,眼中露出几分赞许。
     他们年纪虽小,却已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出身来权衡利弊,安排合适的位置,实属难得。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目光在两个儿子脸上流转:
     “既说六部更合适,那你们觉得,哪个部司最能让他施展拳脚?”
     平平略一沉吟,
     “儿子以为,户部最妥。”
     安安看向平平:
     “哥,你是看中户部掌管户籍、田赋、漕运之事吗?”
     “正是。”
     平平点点头,条理愈发清晰,
     “马先生方才说起静江盐价、堤坝克扣之事,句句都在民生疾苦。
     户部虽居中枢,却管着天下钱粮,从赈灾款项的调拨到地方田赋的核查,桩桩件件都与百姓生计相关。
     他熟悉地方积弊,知道银子该花在何处才最实在,这正是户部最缺的人。”
     卫辞

第387章 考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