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下了船踩上青石板,他们闻着巷口糖炒栗子香。
     卖栗子的老汉见他们衣着讲究,连忙递过让他们试吃栗子。
     平平剥了颗塞进嘴,眼睛亮起来:
     “祖母,比家里的甜!”
     尔雅当即买了几斤,又领他们进了书店。
     掌柜的见是官家人,捧出贡品狼毫:
     “这是今年新收的山兔毛,您瞧这锋颖。”
     安安握着笔在宣纸上写“秋”字,笔锋流畅如水,抬头望卫岳:
     “爷爷,这笔比先生给的软。”
     卫岳只能掏钱买了两支,又挑了方端砚,磨墨时泛着细润的光。
     船过梁溪恰逢重阳,接船的快船送来京里的重阳糕。
     粉白的糕上撒着桂花,还配了两盒蜜饯金橘。
     卫岳让人在后舱甲板摆了船宴,厨子是扬州请来的。
     端上的“秋江渔乐”最妙,鲈鱼片摆成水鸟模样,衬着翠绿菜心,活脱脱一幅画。
     平平正啃蟹腿,听见岸上评弹声,卫岳便让船泊在岸边,带他们进了茶馆。
     评弹艺人坐在窗边,琵琶叮咚弹着不知名的曲子,女子嗓音软糯。
     平平听得入神,手指在案上跟着节奏轻敲,卫岳便低声讲:
     “这苏州评弹,词儿多是文人写的,唱的是寻常事,却藏着巧思。”
     到扬州时接船的人送来封信,是卫辞写的:
     “听闻扬州琼花观秋菊正好,爹娘可带平平安安一游。”
     尔雅便让船泊了半日,带着孩子去赏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菊花开得正热闹,黄的、紫的、白的堆成花海。
     还有匠人扎了菊山,上面摆着“松鹤延年”造型。
     卫岳指着株墨菊对平平安安道:
     “这叫‘墨荷,花瓣黑中带紫,是菊里珍品。”
     平平安安看的目不转睛,出来后又被观外卖糖画的吸引。
     卫岳笑着给了铜板,让老汉捏了只衔菊的小雀。
     入山东地界,水面渐窄,两岸山影硬朗。
     接船的差役说前方临清码头有窑厂,专烧供京里的城砖。
     卫岳便带着孩子上岸,窑主听说卫阁老的家眷来了,忙引着看窑:
     “这砖得烧一个月,火大了裂,火小了不结实,烧好还要浸在水里养三个月。”
     平平摸了摸刚出窑的青砖,凉丝丝沉甸甸。
     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写上:
     “临清砖,青灰,沉,水火养。”
     过沧州时天渐冷,接船的快船送来厚棉袍,还有京里的暖手炉,捧在手里温温的。
     安安抱着暖手炉趴在窗边,忽然指着远处喊:
     “祖父,那艘船好大!”
     卫岳笑着回道:
     “那是漕运粮船,京里人吃的米,多是这么运去的。”
     又讲运河如何连通南北,商船如何往来,平平安安听得眼睛发亮。
     最后一日过了通州,到了京城地界,已远远能看见京城城楼。
     接船的差役说卫阁老接到消息已在码头等候,平平安安却扒着船舷舍不得走。
     平平翻着记满的小本子,有杭州的笔、苏州的评弹、扬州的菊,还有临清的砖。
     一脸不舍的问尔雅:
     “祖母,下次还能坐这船吗?”
     尔雅笑着摸他头,正要说下次回乡还能坐。
     就见码头人群里,一个身形修长的人迎了上来,正是卫辞。
     平平安安立刻把船忘到了一边,满眼惊喜道:
     “爹爹!”
    喜欢。
  

第379章 回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