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见明远来了,众人纷纷转头,目光却齐刷刷落在他身后的平平安安身上。
“明远兄,这两位是?”
一个面白无须的少年拱手问道,眼角的余光不住往平平安安身上瞟。
他在章阳县还没见过如此相貌出众,气质卓绝的少年。
这么耀眼的两位公子,想来不是他们章阳县的人吧。
明远正要介绍,已有消息灵通者压低声音惊呼:
“莫不是京中卫太傅家的公子?”
这话一出,亭子里顿时静了静。
方才还自在说笑的学子们,脸上都多了几分拘谨,随即又换上热络的笑。
“原来是卫大公子和卫小公子,久仰大名!”
一个穿宝蓝色长衫的少年抢上前来,手里还捏着半首未写完的诗,
“家父一向仰慕卫大人的风采,今日得见二位公子,真是三生有幸。”
平平安安刚要拱手还礼,另一个高个学子已挤到跟前,手里捧着一叠诗稿:
“在下近日作了几首拙作,正愁无人指点。
二位公子乃名门之后,定有高见,还望不吝赐教。”
你一言我一语的殷勤,像潮水般涌来。
平平安安并肩站着,脸上维持着礼貌的浅笑,手心却悄悄攥紧了。
明远站在一旁,眉头微蹙。
他这些同窗平日虽有争先之心,却也算得上清雅。
今日这般急切,倒像是换了副模样,让他实在有些不适应,又有些失望。
原来大家也不是真的清高之辈,之所以在他面前维持着温文尔雅的模样,不过是因为他宋明远的家世平平。
既无高官显爵可攀,也无金银财帛可倚。
平日里一起在书院抄书、月下论诗,他总以为那份切磋学问的热忱是真的,那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也是真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今日平平安安来了,只消一句“卫太傅家的公子”。
那些平日里连走路都要踱着方步的同窗,竟像是被风吹动的芦苇,齐刷刷地弯了腰。
方才还在争论谁人的诗词孰优孰劣的几人。
此刻正围着安安手里的玉佩评头论足,连那玉佩上最普通的云纹,都被夸成了“有凌云之志”。
先前说“茶能醉人何必酒”的学究,此刻正忙着给平平斟酒。
说什么“少年意气当仗剑,美酒相伴更添豪情”。
他轻咳一声:
“诸位,承云与承宵初来乍到,咱们先入座吧。”
众人这才讪讪散开,却仍有意无意地往平平安安身边凑。
亭中的石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砚台里的墨汁泛着乌亮的光,旁边还放着几碟精致的茶点。
平平安安刚坐下,就有学子捧着茶盏过来:
“两位公子尝尝这雨前龙井,是家兄从杭州带回来的。”
另一个立刻接话:
“二位公子若不喜欢茶,这里有新酿的桂花酿,度数浅,正合少年人脾胃。”
平平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味清苦,却压不住心头的不适。
他想起卫辞教过的话:
“与人相交,先观其行,再听其言。
若见利而趋,见势而附,这般交情,不如不交。”
此刻看着眼前这些笑脸,只觉得比京中那些官场应酬还要生硬几分。
喜欢。
第362章 文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