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尔雅一行人坐上船的第三天下起了细雨,斜斜打在乌木船舷上。
     尔雅在船舱外赏雨,卫岳怕她冻着,找出一件暗纹斗篷披在她身上。
     平平安安做完功课也跑出来来看雨,安安拽着卫岳的袖口,仰头问他:
     “祖父,这船真能载咱们到徽州吗?”
     他的声音被江风撕得发飘,卫岳弯腰替他理了理歪斜的毡帽,目光掠过远方码头上堆叠的漕粮麻袋:
     “水路一千五百里,过天津卫入齐鲁之地,穿江苏地界便到徽州了。”
     他指尖抚过船身斑驳的“安远”二字,他们乘坐的这艘船原是官船。
     现如今虽已改作商船,舱内的紫檀木桌椅仍透着旧年的沉光。
     船篙轻点,乌木船缓缓滑入浑浊的潞河。
     尔雅怕两个孩子在外站久了被冻着,便拉着他们进进舱内暖阁。
     铜鹤炉里燃着银丝炭,把寒气挡在雕花窗棂外。
     平平安安自长大后有记忆以来,还是头一回远行,所以在外看到什么都稀奇。
     平平趴在窗上数过往的漕船,忽然指着远处一片白帆惊呼:
     “祖母快看,那帆布上有字!”
     尔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漕帮粮船的“顺”字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她轻声道:
     “过了天津卫换大船,往后见的船只会更多。”
     行至天津卫时,码头边的杨树叶落得只剩疏枝,像无数支蘸了墨的笔。
     船停靠补充物资的时候,卫岳带着平平安安上岸买糖画。
     街角糖画张捏的糖龙活灵活现,平平安安站着看了好一会儿。
     要不是卫岳催着走,两人都不想上船,只想在此地多玩一会,船上无聊,哪有岸上热闹呢。
     每日夜航时最是清静,尔雅便会守着两个孩子在灯下临摹字帖。
     尔雅还会每日检查两个孩子的文章细读。
     如今卫辞和夫子都不在,她只能先顶上。
     水浪拍船时烛火会猛地跳动,安安起初还会吓得钻进尔雅怀里。
     平平倒是胆大,不仅不怕,还会推开窗户往外看,然后惊喜的说着自己的发现:
     “是驳船从旁驶过。”
     后来这种景象遇的多了,安安也不怕了,还会跟平平一起推开窗户看驳船。
     驳船是运河上的“载货能手”,在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图景里,驳船是专为载货而生的“水上马车”。
     它不像客船那样讲究舱内陈设,也没有漕船的官办印记。
     却凭着庞大的载货量,成为运河商贸的中坚力量。
     船过德州,两岸白杨已落尽了树叶,乍一看,一片凄凉的景象。
     一日尔雅与爷孙三人正在舱内煮茶聊天时,忽闻舱外争执声。
     原是船工正和纤夫讨价还价,前方河道浅滩需数十人拉纤才能过。
     卫掀帘而出查看动静,尔雅也跟着出来看。
     两人一眼便看到纤夫们单衣赤足在冷水里,浑身冻的发紫。
     最前头有名纤夫还猛地打了个趔趄,脚踝在浅滩的冰碴子里划出红痕。
     混着泥水渗出来,转眼就冻成了暗红的冰粒。
     这些纤夫们大多披着破烂的单褂,有的甚至光着脊梁。
     嶙峋的肋骨在青黑的皮肤下若隐若现,像是冻在皮肉里的鱼骨。
     最年长的那个老汉,下巴上的胡须结着白霜。
    

第350章 路途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