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卯时,晨钟撞响。
     朱漆宫门缓缓开启,鎏金门钉在熹微天光下闪烁。
     卫辞从容随着人流穿过太极殿广场,随着班列鱼贯而入。
     金灿灿的龙椅上换了新主人,昌泰帝玄衣纁裳。
     腰间白玉螭纹佩在光影中明明灭灭,眉目却凝着不怒自威的冷肃。
     卫辞与朝臣一起伏地叩首,三呼万岁。
     “众卿平身。”
     昌泰帝语气平静,却惊得满殿朝臣脊背发凉。
     新官上任尚且要三把火,新皇登基自然有过之无不及。
     这几个月来,辞官的,下狱的,罢官的臣子一波接着一波。
     文武百官个个自顾不暇,只盼着皇上能早些偃旗息鼓。
     卫辞起身时,正撞见新帝扫过自己的目光。
     那双漆黑如墨的眸子里,藏着比隆冬更刺骨的锋芒。
     卫辞顿时呼吸都轻了下来,心跳都跟着慢了半拍,却还要故作镇定。
     这是他头一回上早朝,自然是作壁上观,只看皇上与朝臣一来一回拉扯博弈。
     只是今日朝会的重点不是什么百姓民生,更不是什么国家大事。
     让这群大周核心统治者在一起争吵不休的竟然是先帝嫔妃的追封。
     这还要从当今皇上的身世说起,昌泰帝的生母原是先帝后宫的一个小小才人。
     即使生下了皇子她也没有抚养的资格,所以皇上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宁妃的宫中。
     但当时宁妃还年轻,并不觉得此生自己会没亲生的孩子。
     所以对当今皇上不太看重,因此皇上与宁妃母子感情并不深厚。
     反倒是皇上的生母,会常常到宁妃宫中探视自己的儿子。
     一来二去,皇上虽未养在生母名下,可对生母感情极深。
     直到十几年后,宁妃两次有孕最终诞下的都是公主。
     而皇上的生母却因病过世,宁妃这才开始把皇上视作依靠。
     后来更是求先帝把当今皇上的玉牒改到了自己名下。
     这玉牒一改,按照规矩来说皇上就完全是宁妃的儿子了。
     日后历史上也只会记载,昌泰是宁妃之子。
     可宁妃忘了昌泰帝是个有思想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
     更别说他与生母感情深厚,他压根就不想做宁妃的儿子。
     只是当时他还是个皇子,做不做宁妃的孩子他没有选择权。
     但现在不同了,皇上已经是大周的君王。
     按照规矩,皇上应该追封自己的生母为先帝的皇后。
     皇上自然想追封自己的亲生母亲,可皇家玉牒上他的生母乃是宁妃。
     对于皇上想要追封真正生母一事,朝臣自然是反对的。
     于是此事就卡在这,已经吵吵几个月了还没定下来。
     大臣们也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温首辅为代表,坚称宗法礼制不可违。
     刘才人在玉牒上与皇上并无关系,皇上贸然追封,恐惹后人非议,更与孝道说不通。
     另一派则是以黄次辅为代表,坚称养恩不能盖过生恩。
     宁妃虽有有抚育之恩,但十月怀胎、剜肉之痛,岂是一纸文书能抹杀?
     两派秉持自己的观点那是吵的不可开交。
    喜欢。
  

第306章 早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