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敲完锣后,他还要高声喊道:
     “贺,灵川县,桃花镇,马家村马子俊荣登乙丑年进学榜第四名。”
     他的身后还有衙差举着宽大的牌子,牌子上用大字写着中榜学子的名字及信息。
     再后面是舞龙舞狮队,一路喜气洋洋,别提多热闹。
     围观的百姓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了?这么热闹?谁家的喜事啊?”
     有人不解的问道。
     旁边人回答他:
     “那都是衙差,穿官靴,配官刀的,看不见吗。
     听说是童生榜发案了,这些衙差要去中榜的学子家中报喜的。”
     闻听此言众人都有些纳闷:
     “怎么中个童生这么风光?早知道我也送我儿子去读书,让他考个童生给我。”
     “这不是咱们知府大人重视读书人吗?听说今年好几个学子都是穷苦出身。
     以后咱们也能送孩子进学堂读书了,有知府大人在,不愁有学识还考不上。”
     “可不是吗,这也太风光了,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围观的百姓满眼羡慕的看着眼前这个场面。
     锣鼓开道,衙差一路高声报喜,还有舞龙舞狮队跟着庆贺。
     一个人一辈子也难得有这么风光体面的时候。
     能经历这么风光的时刻,对很多百姓来说就是折寿二十年他们也心甘情愿。
     衙差还在高声报喜,路上有读书人看到这一幕也是目瞪口呆。
     他们虽然都是读书人,也知道知府大人看重学子,却没想到知府大人舍得下这么大的血本。
     这一刻,凡看见这种场面的学子,谁不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这么风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子俊家在灵川县桃花镇马家村,距离颇远。
     报喜的衙差只在静江城里高喊了一路,待出了城到了渺无人烟的地方,他们自然就停止了,只埋头赶路。
     但只要路过有村庄的人家,那锣鼓必然要敲起来。
     誓要让所有百姓都知道,读书人是多么的风光荣耀。
     与此同时,灵川县桃花镇马家村,马子俊正在修家中的鸡窝。
     马家村是灵川县的一个小村子,村子里的人也不富裕。
     往年辛苦一年,不耽误每天吃不饱,也就是去年他们静江换了新知府,带着整个灵川县种诸柘。
     他们马家村也分到了点种植诸柘的名额,这才多挣了点钱,勉强过个好年。
     马子俊的家在马家村算是富裕点的,这主要源于他们家人丁兴旺。
     马子俊上头有四个哥哥,四个哥哥都十分能干。
     娶得嫂嫂也都是正经过日子的人,个个能下田干活当劳力用。
     所以他们家每年在种完自家田的同时,还会租地主家的田来种。
     劳动力多虽然吃的多,但也干的多,因此家中比别家富裕些。
     而马子俊作为家中的幺儿,自小就十分聪慧,脑子特别好用,反应也快。
     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心中的命根子。
     马子俊的父母对于马子俊这个十分聪慧的小儿子自然看的跟眼珠子一般。
     更是在马子俊渐渐长大提出想要读书后。
     咬牙顶着儿媳妇的埋怨把他送进了学堂。
    喜欢。
  

第233章 风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