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部的二十个连队,一连的划分是最复杂的,其他连队除了一个内务班,其余都属于农田班。一连驻地就在团部所在地,且农田很少,所以只有一个农田排,十个班共一百多人,剩下的就是宣传队、炊事班、司机班、机修班、内务班、基建排等等,关系网也极其复杂,看着不起眼的一个人,有可能就是某市领导或者某首长的亲戚。
孟庆严曾经想让齐霁去宣传队的,他觉得唱唱跳跳的,比较轻松,正适合她这种小姑娘 ,但齐霁当即拒绝了。
现在宣传队人数达到了四十多人,唱歌、跳舞、写稿、乐队、服装,林林总总,乌泱乌泱,不管是开大会,还是搞动员,他们永远是最耀眼的一群人,有时候在食堂吃着饭就忽然唱了起来。
基建排的人数也不少,各个连队的房屋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近团部还要建一个面积三千多平方米的大礼堂,基建排的人就更忙了,当然,施工中,受伤的事时有发生,齐霁就常为他们处置伤口。
护士金爱群年龄是齐霁此时年龄的两倍,私下里跟齐霁牢骚,“你说说,宣传队整那么多人,倒是多培养几个卫生员啊,六七千人,咋也得十个护士才能忙得过来啊!”
齐霁深有同感,但什么都没说,只是笑笑。
“你还笑呢,等过几天秋收大会战,你就笑不出来了,到时候能把咱们忙死!”
她这么一说,齐霁愈发着急,要赶紧把【医院】升到二级,想看看升级后的医院到底会是什么样。
【医院】还没来得及升级,派去哈市学驾驶和维修的那批知青,就提前回来了。
原因就是秋收临近,师部配发下来的拖拉机、康拜因、大解放等大型机械陆续都到位了,他们不回来,这些大家伙什就是个摆设。
当初送去培训的二十人,全都是与齐霁同期的知青,这时老天爷给老三届知青的机遇,当然也是是团部给他们的照顾,要是团部一直等到新知青全部到达后,再选拔培训对象,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培训刚开始,就有一人因色盲被淘汰退回,一个月后,又退回来俩,一个是手脚不协调,一挂挡就低头去看,且视线一转,方向盘也跟着转,一个是坐到驾驶座上就紧张,手脚发软,大汗淋漓,直接就被师傅骂个狗血喷头,撵了回来。
兵团临时又补了新知青上去,都是经过考试选拔的,经过四个多月的集训,他们都全部出徒了。
都说这个时代学驾驶要一年到两年时间才能出徒,听起来似乎对交通安全非常重视,齐霁却不以为然,她觉得学习周期长,大半都是师父们在拿乔,不肯轻易将手艺传授予人的原因。
当年养父却不认同她的看法,他觉得无论学哪门手艺,首先都要磨练心性,对传授给自己技艺的师父,无论如何都要心存感激。
在养父心里,欺师灭祖始终是仅次于叛国的极大罪恶。
“天下哪有白给的便宜,你不把师父伺候好了,人家能教你真本领么?”
养父说他年轻时,纺织厂司机班的那些司机,对他们的师父跟对亲爹没什么差别,恭恭敬敬点头哈腰,头半年就是洗车擦车,连方向盘都不许碰,逢年过节都要提着礼物孝敬,平时还要帮师父家里干活,学成了出徒了,也要一辈子以师父相称相待。
这个年代考驾照非常严格是真的,且驾驶员技术都很过硬,还都会修车。不过酒驾、超载和不系安全带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二十个驾驶员虽是提前结业回来,但成绩全都是优良,个个意气风发,昂首挺胸。
孙志宏和李丽新以欢迎老同学学成归来的名义,特意召集三十三中首批下乡的四十人,在食堂搞了个聚会。
他们这四十人,遍布兵团最“显赫”的各部门,俨然已经成为团部实力最强的一个小团体。
八个女生中,孙志宏最出色,她在团部政治处工作,听说领导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齐霁是卫生员,刘文静是广播员,江兰在话务班,剩下有三人都在宣传队,只一个叫米小冬的分在农田排,不过也是班长。
李丽新这几个月瘦了不少,腰尤其的细,偏还爱用武装带勒得紧紧的,听说她下腰、一字马啥的,也都挺厉害呢。
新建好的大食堂举架极高,初秋时节,很是凉爽。墙壁上一面墙刷着大字“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一面墙上刷着“屯垦戍边,反帝反修”。因为不是饭口,食堂没什么人,孙志宏人面广,跟食堂管理员打了招呼,就允许他们在此聚会了。
大家把几个饭桌都推到墙根,腾出二三十平米的空地来,刚坐下,就听李丽新号召大家先合唱一首歌,“日落西山红霞飞,预备唱!”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大家热情高涨,歌声几乎要掀开食堂的
第322章 能不能请你帮个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