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3章 哪有女生吃俩馒头的啊[2/2页]

姑奶奶的军婚 无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食堂主食是两合面馒头,主菜是猪肉炖粉条子,齐霁打了满满一饭盒菜,三个大馒头,看得大师傅目瞪口呆,“姑娘,你这个吃法,用不到月底就没钱票了!”
     齐霁嘿嘿一笑,“都怪大师傅的饭菜做得太好吃了,我根本抵抗不了!再说今天是元旦,算是犒赏一下自己,我明天就省一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饭菜她只吃了一半,余下的放到奇迹空间里储存,要不是怕人起疑,她都想买十份存着,毕竟不是每天都有肉吃的。
     刘文静见她刷饭盒,惊奇地张大嘴,“你都吃光了?我滴个妈,小西你也太能吃了!”
     “一般一般。”齐霁再不提断舍离的事情了,她现在是恨不得把空间里都堆满东西,来增加自己猛然来到陌生环境的安全感呢。
     “你可真行,哪有女生吃俩馒头的啊,别人都想着月底能省下一些,存够了换成米面邮回家去,你倒好,这么吃的话,还得你爸倒贴你粮票吧?”
     还别说,原主父亲还真倒贴她了,齐霁刚来的第一天,就在饭盒里发现了原主父亲孟庆仁悄悄放进去的一沓钱和粮票。
     ——原主自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回家后与父母相处得并不好,父母他们比她更不知如何相处。
     孟家的条件还不错,双职工,四个孩子,父亲孟庆仁是七级技术工人,工资很高。来农场时,孟繁西带了三个大包,一包是行李被褥,一包是衣服鞋子,还有一包里装着各种生活用品,暖壶、饭盒、洗脸盆什么的,应有尽有,还有一罐子荤油炒的咸菜,此外还有一百多块钱和三十斤全国粮票。齐霁严重怀疑,记忆里原主父母苛待她这一条根本就不成立。
     一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
     孟繁西的身体底子不错,齐霁又是一颗老灵魂,因此,她对农场的工作适应相当良好。
     只是如今物资匮乏,平时除了一日三餐,几乎再无其它可吃的东西,加之油水又少,所以齐霁总是觉得很饿。
     她前世习惯了大手大脚,买东西从不犹豫,如今也是常常去光顾农场供销社的点心柜台,一个月的工资根本就一分也剩不下。
     空间的食物也吃得差不多了,偌大的双开门冰箱里,能吃的早都吃光了,一盒酸奶,一盒牛奶,一个桃子,一根胡萝卜、一根黄瓜、一块豆腐,一袋红枣,都让她寻机吃下去了。
     十个生鸡蛋,她好歹留了五个下来应急,其余的都冲鸡蛋水喝了,白糖、红糖和蜂蜜罐子里,也只有一半剩余。
     不能直接生吃的土豆、豆角什么的,以及厨房里的十斤米、五斤面粉、四盒小米以及木耳等干货,没法直接食用,都只能干看着了。
     男生饭量大,四十斤粮票也不够吃,因此总有男生来女生宿舍这边询问,有没有多余粮票卖给他们,孙志宏和李丽新都卖了一些给熟悉的同学,刘文静没卖,她说要攒着换粮邮回家去,齐霁自己还不够吃呢,更不可能卖了。
     后来,她发现,有的男生悄悄跟住在农场的二劳改换粮票。
     临江农场居住的人,主要是这么几种:第一种是一直居住在此的居民,务农为生;第二种是劳改农场的工作人员和干部战士,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从京城调过来的,现在也包括新来的四十个新管教了,看守劳教人员的干部战士是一个连的建制,共有一百二十人左右;第三种,就是三百多名劳改人员了,其中还包括改造后的释放人员,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离开,依然居住在劳改农场,这些人就是二劳改。
     随着接触的增多,齐霁注意到这些劳改犯和二劳改们,很多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也难怪,不聪明的人,怎么能当特务,怎么能被派遣留下呢!
     一个叫做杨晋章的六十多岁二劳改,在场部供销社的一个小角落里支了个一米多宽的摊子,主营磨刀,兼职修表和各种器械。
     杨晋章话很少,一脸乱七八糟的胡子,但手上的活儿却干得漂亮,他磨的刀和剪子,锋利耐用,修表、修自行车、补锅、补盆、箍碗,什么都会做,收费还极低,本地居民都来这里修补厨具磨剪子,但因为他二劳改的身份,没人和他多搭话。
     齐霁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绝顶聪明、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那种人。
     还有一对都是二劳改的男女,结成了夫妻,男人叫罗毅,在供销社卖布匹的柜台边支了个小摊子,给人做成衣、做棉袄棉鞋,女的叫马凌珺,在大食堂做帮工,一个月赚十八块钱。
     男人的手艺非常好,齐霁留意到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女人也干净利索。
     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二劳改,比如有专门给农场的驴子修蹄子的,专门修理农具的......他们都依靠一些技能在农场维持着基本生计。
    喜欢。
  

第313章 哪有女生吃俩馒头的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