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机构的本质。“古代卫生部”?似乎接近,但总觉得少了点那个时代特有的庄重和综合性。
“不行,” 她烦躁地把笔一丢,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挫败的疲惫,“怎么译都觉得词不达意,要么太死板,要么太轻飘。这‘太医院三个字,在古人心里分量那么重,怎么到了今天,就找不到一个能完全承载它分量的词了呢?” 她沮丧地看向苏明远,发现他也正看着自己,深邃的眼眸里同样盛满了困惑与思索的暗影。
苏明远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暮色四合,胡同里飘来一阵浓郁的饭菜香,间或夹杂着几句邻里间粗声大气的家常话。“出去走走吧,” 他忽然说,声音带着一种从故纸堆里挣脱出来的微哑,“透透气,或许……灵光就在市井之间。”
片刻后,两人竟真的换上了宽袍大袖的汉服。林婉儿是一身素雅的月白襦裙,苏明远则是一件深青色的直裰。当他们推开院门,步入暮色笼罩的胡同时,仿佛两个从时光缝隙里走出的剪影。昏黄的路灯已经亮起,将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拖在坑洼不平的青石路面上。
胡同里烟火气正浓。摇着蒲扇的老爷子坐在马扎上,对着棋盘凝神;穿着汗衫的大妈拎着刚买的菜,正跟邻居大声抱怨着又涨价的猪肉;几个半大孩子追逐打闹着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带起一阵风。
“……嘿,听说了吗?前门楼子那块儿,新开了个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嚯,那叫一个全乎!打针吃药体检,一条龙!” 一个洪亮的京腔从不远处传来。
“可不嘛,比早先那街道小诊所强多了!听说归上头那个‘卫健委直接管,正规!” 另一个声音应和着。
“卫健委?” 林婉儿脚步猛地一顿,像被一道细微的电流击中。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苏明远。昏黄的路灯下,苏明远的眼睛也正亮起来,如同拨云见月。那三个字——“卫生健康委员会”——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击碎了两人心头的迷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卫健委!” 林婉儿几乎要低呼出声,她一把抓住苏明远的袖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就是这个感觉!‘太医院在当时的职能,不就是掌管全国的医药、防疫、保健,统领所有医官吗?‘卫健委!既点明了它的管理属性,又涵盖了健康的核心,最关键的是——这是老百姓天天挂在嘴边、一听就懂的词!”
苏明远感受着她指尖传来的激动,望着胡同里那些寻常人家的灯火,再回味着刚才那几句再普通不过的闲聊,心头那层因古今阻隔而生的厚重坚冰,仿佛被这朴实的市井烟火悄然融化了一角。他缓缓点头,唇边终于漾开一丝释然又带着点新奇的笑意:“妙极。‘卫健委……确乎神形兼备。原来真意,竟在街谈巷议之中。”
“还有‘国子监!” 林婉儿思路瞬间打开,如同决堤之水,“最高学府,培养国家栋梁,不就是咱们的‘国立大学吗?”
“国立大学……” 苏明远咀嚼着这个新词,想象着庆朝那些在国子监寒窗苦读、以期报效朝廷的学子们,竟与今日在高等学府中孜孜求索的年轻身影,在“国立大学”这四个字里奇异地重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在他心底悄然滋生。
自那以后,他们的译笔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枯燥艰深的古籍,在林婉儿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转译和苏明远严谨考据的支撑下,渐渐褪去了神秘晦涩的外衣,显露出鲜活的内核。他们将完成的初稿整理成文,以“《永乐大典·庆朝卷》译记”为名,小心翼翼地连载在“豆瓣读书”的一个专栏里。
起初,如同石沉大海。苏明远每日清晨研墨习字后,总会习惯性地打开那个绿色的网页,看着寥寥无几的阅读数字,眼底那点微弱的期待便如风中之烛般悄然熄灭,只余下书案前更深的沉寂。林婉儿看在眼里,默默地在晚餐时多添一道他爱吃的菜,却不多问。
直到一个飘着小雨的周末午后。林婉儿蜷在译经阁窗下的藤椅里,用平板电脑刷新着页面。忽然,她“啊”了一声,猛地坐直了身体,手指有些发颤地点开评论区。
“明远!快看!有人留言了!” 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苏明远放下手中的毛笔,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也浑然不觉。他快步走到林婉儿身后,俯身看向屏幕。
评论区里,静静地躺着一条不算长的留言:
用户“胡同口的猫”:追更好几天了,真没想到古籍还能这么“翻译”!什么“古代素质教育”、“国立大学”、“卫健委”……太绝了!读着一点不累,感觉特亲切,就像听胡同里见多识广的张大爷摇着蒲扇,跟你唠那些老辈子的事儿,又明白又有趣!给译者大大们献上膝盖!
这条留言下面,竟已有了几十个“赞”和“收藏”的小图标。
苏明远的目光长久地凝固在那几行字上,尤其是那句“像听邻居大爷讲故事”。一股汹涌的热流毫无预兆地从心口直冲上他的眼眶,酸涩得厉害。他下意识地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屏幕,仿佛要触摸那字里行间的温度。多少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琼林赐宴,御街夸官……那些曾以为至高无上的荣光,此刻竟都比不上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句“像听邻居大爷讲故事”所带来的冲击。原来,让沉睡的智慧苏醒,真正抵达人心,竟是这样一种踏实的、带着烟火气的温暖?
他喉头滚动了一下,想说些什么,却发觉声音哽在喉间。最终,只是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覆盖在林婉儿握着平板的手背上。他的手心温热,带着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无需言语,林婉儿已感受到那掌心传递过来的、深沉如海的震动与暖流。她仰起头,朝他粲然一笑,眼中同样水光盈盈。
半载光阴,在墨香与键盘敲击声中悄然滑过。当院中老槐树已是满枝浓绿,蝉鸣初噪时,那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永乐大典·永乐卷·算学篇》终于付梓。
新书发布会选在一家古色古香的书店。当覆盖在书堆上的红绸被揭开,露出那本装帧独特的新书时,台下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
封面底色是沉静的靛青,如同沉淀了千年的夜空。其上,是苏明远亲笔题写的书名墨迹,笔力遒劲,风骨嶙峋,每一笔都仿佛能刺破纸背,带着穿越时空而来的磅礴气韵。而在这墨色书名周围,林婉儿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设计语言——抽象的几何线条如同星辰轨道般环绕、交织,线条由细密的金色像素点构成,流光溢彩,充满了数字时代的理性与活力。古典的磅礴墨韵与现代的精密流光,在封面上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共生与对话。
苏明远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最终落回手中那本尚带着油墨清香的书籍上。他修长的手指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珍重,翻开了厚重的封面。
扉页上,一行熟悉的、由他亲笔书写、再由林婉儿精心设计排版的墨字赫然映入眼帘:
翻译不是背叛,是让古代智慧在现代重生。
台下掌声如潮水般涌起。闪光灯亮成一片,刺得人有些睁不开眼。苏明远微微侧过头,看向身旁同样盛装的林婉儿。她正微笑着望向台下,眼中有光。
就在这掌声雷动的喧嚣顶峰,苏明远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宁静降临心间。他再次垂眸,凝视着扉页上那行墨字。指尖轻轻抚过“重生”二字,那温润的纸面下,仿佛能触摸到庆朝算草上古老的墨痕,触摸到大凉山喜帖上粗粝的纹路,也触摸到了胡同里那些寻常却生动的市声。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书店明亮的屋顶,穿透了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投向那无垠的、承载着无数古老回响的时空。掌心下书页的触感坚实而温热,如同握着一颗重新开始搏动的、古老文明的心脏。
窗外的蝉鸣陡然拔高了一个调子,带着盛夏特有的蓬勃力量,穿透玻璃,汇入这满室的书香与掌声之中。
喜欢。
第92章 婚后共译《永乐大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