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冲向未知的驱动力,竟然如此相通!一种精神图腾的延续!”
“正是如此!”苏明远肯定地点头,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他仿佛看到千年前开凿石窟的无名画匠,与眼前这些操控着最尖端科技的青年,他们的目光穿越时空,在宇宙的维度上交汇。一种超越个体、连接古今的宏大感包裹了他。“艺术是感性的翅膀,科学是理性的引擎。但驱动它们向无尽深空探索的,是人类血脉中永不磨灭的好奇与勇气。这份渴望飞翔的‘基因,在庆朝飞天的彩绘里,也在你们设计的每一道焊缝、每一行代码之中。”
年轻工程师们脸上露出了然和振奋的神色,彼此交换着眼神,低声讨论起来,话题从壁画线条的力学美感延伸到航天器气动外形的优化可能。苏明远退后半步,看着这群充满朝气的现代“飞天”探索者,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和力量感悄然滋生。千年前的仰望,并未落空。这份对苍穹的执着,如同壁画上永不褪色的矿物颜料,早已融入了一个民族的血脉深处,并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更为璀璨的光芒。风沙的呜咽被隔绝在玻璃幕墙之外,馆内只剩下思想碰撞的低语和图纸上承载的星辰梦想。
江南冬日的阳光,带着一种水乡特有的温吞,懒洋洋地流淌在上海市中心一片被摩天大楼环抱的老弄堂里。青灰色的砖墙爬着些枯萎的藤蔓,湿漉漉的石板路缝隙里泛着深色的水痕,空气中混杂着生煎包的焦香、晾晒衣物潮湿的水汽,还有不知哪家飘出的淡淡饭菜香。“庆朝:活在当下”展览最生活化的一站,就在这烟火气十足的弄堂深处,一个由旧时石库门客堂间改造的小展厅里铺开。
展厅门大敞着,没有博物馆的森严,更像邻里开放的堂屋。门外狭窄的弄堂过道,此刻却成了最生动的舞台。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摆在门口,桌旁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裁缝师傅。他布满皱纹却异常灵巧的手,正捏着一块靛蓝色的棉麻布料,银亮的剪刀流畅地游走,发出细碎而规律的“嚓嚓”声。桌上散落着粉饼、木尺、线轴。旁边立着一个简易的人台,上面已初具雏形的,正是一件庆朝女子日常穿着的素雅襦裙,宽袖交领,线条简洁而流畅。
弄堂本就不宽,这一下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刚刚下班、穿着笔挺西装套裙的白领,踩着高跟鞋好奇地驻足;背着书包的中学生咬着奶茶吸管,看得目不转睛;摇着蒲扇的阿婆拎着菜篮子,也凑过来品评几句。裁缝师傅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话解释一两句:“喏,看到伐?老祖宗的智慧,这个腰线不是平的,要微微提上去一点,走起路来才飘,才显身段……这叫‘立体剪裁,老早一千年就晓得了!”
几个年轻的上班族看得心痒,互相推搡着,其中一个胆子大的、穿着修身灰色西装的年轻男子,终于忍不住挤到前面。他先是对着苏明远礼貌地笑了笑(苏明远正站在门内,安静地看着这充满生趣的一幕),然后转向老裁缝,脸上带着点跃跃欲试的腼腆:“师傅,这个……能让我试试吗?就比划一下?”他指了指人台上未完工的襦裙。
“试试就试试嘛!”老裁缝倒是爽快,停下剪刀,拿起一件已初步成型的素色上襦,“来,小伙子,手臂张开点,哎对,肩膀放松……这个领口,讲究的是‘交叠,要这样……” 他耐心地指导着,帮年轻人笨拙地套上那宽大的上襦,整理着交叠的领口。
年轻人显然从未接触过这种宽袍大袖,动作僵硬又新奇,引来周围善意的哄笑。他笨手笨脚地拉扯着衣襟,试图理解这完全不同于西装的穿着逻辑,脸上满是新奇又有点窘迫的笑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老师!”年轻人忽然转过头,看向门内的苏明远,一边与那宽大的袖子“搏斗”,一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大声问道,“您学问深!您给评评理,我们这现代人,学穿你们庆朝的衣服都这么费劲——那您说,是你们庆朝考状元难,还是我们现在考大学、过高考独木桥更难啊?” 他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直率和求知欲。
这突如其来的、将相隔千年的选拔制度直接对比的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连埋头剪裁的老裁缝也抬起头,饶有兴致地看向苏明远。哄笑声低了下去,弄堂里忽然安静了许多,只剩下远处模糊的车流声和近处布料摩擦的窸窣。
苏明远微微一怔。这个问题,带着天真的莽撞,却又无比锋利地刺中了时光的核心。他缓步走出展厅的门框,温煦的冬日阳光落在他肩头。他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先是掠过年轻人身上那件略显滑稽却又异常鲜活的庆朝襦衫,又缓缓扫过周围一张张充满生活气息的、属于现代的面孔——西装革履的,背着书包的,提着菜篮的。
他的脚步最终停在展厅入口处一个独立的展柜前。柜内铺着深色绒布,柔和的灯光聚焦在一份微微泛黄的纸页上。那纸张质地粗糙,墨色浓黑,字迹是端方遒劲的行楷,力透纸背。字里行间,论述的是庆朝某一年的漕运利弊与改革方略。卷首,朱砂御笔,一个庄重的“魁”字赫然在目。卷末落款的小字日期,清晰地指向一个早已化为历史尘埃的年号。
这是他自己的殿试答卷。千年之后,隔着玻璃,与他对望。墨迹犹新,仿佛昨日才搁笔,然而那落款的日期,却已是整整千年之前。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时空错位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静静地立在展柜前,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孤直。指尖抬起,隔着那层永远无法真正触及的冰冷玻璃,极其轻柔地、珍重地拂过那卷子上自己的名字——“苏明远”。那三个字在灯光下显得如此清晰,又如此遥远。指尖传来玻璃坚硬冰冷的触感,像一道永恒的界河。
周围彻底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聚焦在他与那份千年状元卷无声的对峙上。弄堂里穿行的风似乎也屏住了呼吸。
片刻的沉寂后,苏明远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想象中的沉重或悲怆,反而浮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澄澈与释然,如同被时光之河冲刷过的玉石。他看向那个还揪着襦衫袖子、等待答案的年轻人,目光温和而有力。
“难易……其实并非关键。”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平和,“庆朝科举,考的是经史子集、治国方略,万卷书斋,皓首穷经,为一朝金榜题名。你们今日的高考,拼的是数理逻辑、全球视野,千军万马,昼夜兼程,为叩开未来无限可能的大门。”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展柜里自己的卷子,又落回年轻人身上那件代表着古老生活智慧的襦衫,最后环视着这充满烟火气的弄堂和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唇角扬起一个真正舒展的、温暖的笑意。
“时代在变,考题在变,选拔的方式也在变。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洞悉的笃定,“那份不甘平庸、向上攀登的心气;那份寒窗苦读、磨砺才智的坚韧;那份渴望用所学所知,去回应时代叩问的责任——这份向学之心,这份求索之志,才是穿越千年风沙,依旧滚烫的‘状元魂。”
他不再看那展柜,目光炯炯地投向提问的年轻人,也投向所有倾听的人:“无论是金殿对策,还是考场答卷,无论是穿襦裙还是着西装,我们真正要面对的考题,从来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时代流转的脉搏里,刻在如何让过去的智慧,真正照亮我们脚下道路的求索之中。”
话音落下,弄堂里有短暂的寂静。阳光斜斜地照在老裁缝手中闪亮的剪刀上,照在年轻人身上那件宽大的襦衫上,也照在苏明远温润平和的眼眸里。没有掌声,但一种无声的理解和共鸣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那个提问的年轻人怔怔地看着苏明远,揪着襦衫袖口的手不知不觉松开了,脸上那份玩笑的神色褪去,换上了若有所思的认真。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这来自千年前的宽大衣衫,又抬眼望向那玻璃展柜里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墨迹,最后,目光落在苏明远身上,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这位“苏老师”身上那份沉静的力量。
老裁缝呵呵一笑,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静,银亮的剪刀再次“嚓嚓”地响了起来,声音清脆而富有生机。“讲得好啊,苏老师!”他中气十足地赞了一句,“甭管啥朝代,人呐,心里头都得有股子向上的劲儿!来,小伙子,别傻站着,袖子不是这么挽的,我教你……”
裁缝师傅那带着岁月包浆的嗓音和剪刀清脆的节奏,瞬间将方才那凝重的时空感冲淡了不少。弄堂里重新活泛起来,低低的交谈声、善意的笑声、生煎包在远处油锅里滋滋作响的市井背景音,再次编织成温暖的生活之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明远没有离开。他依旧站在那盛放着自己前世荣光的展柜旁,目光却已不再仅仅凝视那冰冷的玻璃和泛黄的卷纸。他望着弄堂里生动的景象:老裁缝布满皱纹却异常灵巧的手,年轻人笨拙却认真模仿的姿态,西装与襦衫奇异的并存,还有那些驻足、倾听、眼中闪烁着好奇或了悟光芒的街坊邻里。
一种奇异的暖流,缓慢而坚定地注入心田,驱散了长久以来萦绕心头的、作为时光异客的刺骨孤寒。那孤寒曾如附骨之疽,提醒着他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此刻,却在这最平凡的烟火人间,在这古老智慧被笨拙却真诚地触摸、理解的瞬间,悄然消融。
他伸出手,这次不再是隔着冰冷的玻璃去触碰虚无的过往。他的指尖,轻轻拂过展柜光滑冰凉的金属边框,那触感真实而坚固。然后,他转过身,步履沉稳地走向门口那片被阳光和人气烘暖的小天地,走向那正在上演的、活生生的“古今对话”。
裁缝师傅正费力地给那高个子年轻人讲解襦裙腋下收褶的奥妙,年轻人显然不得要领,动作僵硬得像根木头。苏明远走到八仙桌旁,自然而然地伸出手,接过了老裁缝递来的一根穿着靛蓝棉线的钢针。
“此处收褶,非为束缚,实为顺应人体,”苏明远的声音平和地响起,带着一种久远年代沉淀下来的清晰韵律,他手指灵巧地捻起布料边缘,“针自此处入,斜向而行,力道需匀……” 细小的钢针在他修长的指间灵活穿梭,靛蓝色的棉线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在素色的棉麻布料上牵引出流畅而含蓄的衣褶。那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刻入骨髓的熟稔,仿佛这穿针引线的技艺从未被千年的时光阻隔。
老裁缝浑浊的眼睛骤然一亮,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紧紧盯着苏明远的手指,口中不住地啧啧称奇:“哎哟!老法师!这才是老法师的手艺啊!失传的‘苏针路数?苏老师您……您这……”
年轻人更是看得目瞪口呆,看看自己手里被揉成一团的布料,又看看苏明远手下瞬间变得服帖优雅的衣褶,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苏明远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也没有回应老裁缝的惊叹。他只是专注地引着线,仿佛在连接着两个被时间强行分开的世界。针尖刺透布帛的微响,棉线穿梭的轻吟,老裁缝低低的惊叹,年轻人好奇的询问,弄堂外隐约的车声人语……所有这些声音,连同指尖布料温软的触感、鼻尖阳光晒过的棉麻清香,都无比真实地涌入他的感知。
他微微垂下眼帘,唇角无声地向上弯起一个清浅却无比真实的弧度。那笑意里,有千年风霜沉淀后的释然,有穿透时光迷雾的了悟,更有一种终于找到归处的宁静。针线在他手中,不再仅仅是复原一件古老的衣衫,更像是在一针一线地,将那个失落已久的庆朝状元苏明远的魂魄,细细密密、温柔坚定地,缝合进了眼前这片喧腾热闹的、属于“当下”的烟火人间。
喜欢。
第88章 庆朝状元当讲解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