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都来打仗了,你告诉我要遵守仁义道德?
     宋襄公的仁义太高端,我高攀不起。
     当然,我会遵守某些底线,但不是因为仁义,而是出于人的基本良知,基本良知还不够资格被称为仁义,
     只是避免成为日本人一样的残忍生物罢了。
     陆鸣越说越流畅,战争论中的各种观点信手拈来,
     “孙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这种思想无法用在匈奴人身上,在我看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是面对匈奴的最佳战略。”
     “不消灭一定数量的匈奴人,他们吃不上饭的时候就要南下劫掠我们,要么帮他们吃上饭,要么帮他们减少人口,否则就要面对他们无休止的劫掠。
     他们饿肚子的时候,只会想着填饱肚子,不会考虑仁义道德。”
     刘彻在角落中听得两眼发亮,这才对嘛,
     以往不管是黄老还是儒家,就连写了兵法的孙子本人,对战争的态度都很排斥,不断强调要不得已才能用,并且要少杀慎杀,杀多了有伤天和。
     看看陆鸣说的多好,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把敌人杀没了,不就没有敌人了。
     听着虽然痛快,但刘彻也知晓这些观点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尤其是天下间的儒家弟子,不管是朝堂上的还是民间的,
     都不会认同陆鸣的这些观点,会对他进行激烈的驳斥。
     “怪不得要朕罩着你,真能惹事。”
     刘彻做好了拉偏架的准备,
     腐儒们管的太多,恨不得让一切都按照儒家的规矩来运行,他当初罢黜百家的时候可没想把一切都交给儒家。
     儒家想要的话,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份本事。
     到了提问环节,终于有按耐不住的人,找到了合适的机会。
     “富民侯,听闻你们在南越的时候,不仅帮助当地人治病,还教导他们如何种田,请问这些是不是出于仁义?”
     提问者的意图很明显,你一边说在战争中要摒弃仁义,一边又在做着仁义的事情,该怎么解释?
     “用仁义与否来形容并不准确。”
     陆鸣回身在黑板上把战争和仁义两个词圈了起来,
     “我刚才所说的仁义,是在战争的前提下,和暴力相对应的说法,要摒弃仁义,最大限度的施展暴力。
     你所听说的治病等事情,是战争之后对被征服地区的管理方式,那里如今也是大汉的疆土,他们没有反抗,自然要用怀柔的手段。”
     陆鸣又写下一句话,
     “战争是治国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我和冠军侯已经率军使用暴力,让不服从大汉意志的吕嘉等人无法反抗,前南越王赵婴齐愿意服从大汉的意志,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
     你需要改变一个看法,世上已经没有南越国,大汉又新增加了几个郡,如果以后那里有人起兵反抗朝廷,应该称之为叛乱。
     成功镇压叛乱后,那里依旧是大汉的领土,那里的百姓依旧是大汉的百姓。”
     突然有人问道:“要是不成功呢?”
     “你说呢?”
     这还需要问么?
     不成功还能怎么样,失去这片领土,

3yt.org[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