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剧情比较连贯,不好分,一起发)
“樊稠欲要归顺?”
张新眼睛一亮。
“呈上来。”
信使将信奉上。
张新打开。
“让我想个办法,把樊稠的家眷从长安城内捞出来么......”
张新看完信,抬头看向亲卫。
“你远道而来辛苦,先下去休息,领赏吧。”
“多谢主公。”
信使行礼离去。
“来人,让郭军师过来见我。”
张新心中思索了一番,觉得这件事还是让郭嘉去办比较合适。
樊稠的情况与张济不同。
张济无子,父母兄弟俱亡,只有张绣这么一个侄子,又是军中将领,以勇武闻名。
李傕和张新对战,心里本来就没有底,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弃张绣之勇武不用,把他留在长安做人质。
至于张济的老婆......
陕县一战,不仅邹氏被张新收入房中,就连他那几个妾室,也被张新拿去赏赐大将了。
虽说逃回长安以后,张济又纳了两名妾室。
但小妾本来就没什么地位,平时日子能不能过得好,全看老公宠不宠爱。
若是失宠的小妾,那地位比婢女也高不了多少,根本没有做人质的价值。
夷三族都夷不到小妾头上。
张济唯一的软肋就是张绣,已经被他带在身边。
而张绣这几年都在军中打拼,根本没有娶妻,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不结婚,就没人能够拿捏得了我。
所以,叔侄二人可以心安理得的归顺。
樊稠就不一样了。
张济生不出儿子,他可生的出儿子。
还有好几个。
一家老小,全在长安。
若不替他解决这个问题,他哪里敢投降?
敌后捞人,属于是特种作战。
正好郭嘉麾下的间谍也培训了好几个月,该把那些人拉出来试试水了。
过了一会儿,郭嘉进来,躬身一礼。
“臣拜见明公。”
“奉孝,来。”
张新将事情说了一遍,看着他问道:“你麾下的那些细作,现在可用否?”
“潜入长安,带出樊稠家眷么?”
郭嘉仔细思索了一番,点了点头。
“可堪一用!”
“既如此,就劳烦奉孝了。”
张新大喜,“定要将樊稠家人安全带出!”
“臣领命。”
郭嘉拱手,随后说道:“只是此番出动,为保万无一失,臣也要跟着去一趟长安。”
“嗯?”
张新神情一愣,“为何?”
“基础之事,臣虽都已教给细作,然其却是缺乏经验。”
郭嘉解释道:“此事成败,关乎明公是否能够兵不血刃,拿下河东的两万大军。”
“臣若不亲自坐镇指挥,心中难安。”
郭嘉有才,却有一点不足。
他的年纪太小了。
比张新还小一岁呢。
年轻,往往代表着缺乏实践经验。
在投靠张新之前,他的人生基本就是在家学习,然后外出结交名士、游学。
他的理论或许没有问题,但实践和理论,有时候是两码事。
那些间谍才培训了多久?
头一回出手,就是这么重要的任务。
他的心里其实也没底。
当然了,没底并不代表着畏惧。
相反,郭嘉此时正跃跃欲试,只是稍微有些担忧罢了。
万一搞砸了,如何对得起张新的信任和知遇之恩?
张新略微思索了一番,便明白了郭嘉心里的担忧。
“行吧。”
张新点头答应,“一会我让老典拨一队玄甲军给你,以为护卫。”
“臣多谢明公关爱,但不必了。”
郭嘉摇摇头,“明公的玄甲军个个精锐,彪悍之气太重,一看就知是军中之人,不好隐藏。”
“臣只带麾下细作即可。”
“那可不行。”
张新断然拒绝,“奉孝于我,就如同鱼水一般。”
“若奉孝有失,我便是那失了水的鱼儿。”
“鱼若失了水,焉能得活?”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
张新疯狂摇头,“我宁愿不要樊稠和他那两万大军,也要奉孝!”
“你若不要护卫,那就别去了。”
“明公。”
郭嘉动容道:“此次出动并非厮杀,嘉也不必进入城中,只在城外寻一隐蔽之处指挥即可。”
“若见势不妙,嘉定当自保为上,不会勉强,还请明公放心。”
“不行!”
张新继续拒绝。
开玩笑。
郭嘉那是什么大宝贝,又岂能去冒险?
且不说他擅长揣摩敌人心理,出征之时带在身边,可以很好的辅助决策。
光是他培养间谍的本事,自己麾下就没有人可以替代。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个情报组织对于一个势力而言有多重要,无需多言。
樊稠麾下那两万战力下滑严重的西凉兵,还真就不如郭嘉一人重要。
如今陕县已下,主动权完全在自己这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即使樊稠不降,一路打过去就是了。
何须郭嘉宝贝冒险?
“明公......”
郭嘉感受到张新情真意切的关心,十分感动,当即下拜,“臣受明公知遇之恩,誓以死报。”
“樊稠若降,李郭必不复战,平定关中指日可待!”
“如此一来,免去厮杀兵祸,士卒、百姓数十万人,皆可不必枉死。”
“以嘉一身,博取关中安宁,何乐而不为?”
“再者说了......”
郭嘉抬起头来看着张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嘉毕生所学,也需检验,还望明公成全......”
说完,郭嘉再拜。
“奉孝。”
张新伸手将他扶起,“你若不去,那些细作难道就一定失败么?”
“检验之事,日后慢慢来就是了,何需冒险?”
郭嘉再请。
张新就是不许。
“若明公执意不许,嘉请辞。”
郭嘉急了,“如此重要之事,嘉不能出力,愧食明公之禄!”
张新看着郭嘉。
郭嘉也看着他,眼神中满是坚持。
“行吧。”
张新叹了口气,“我可以让你去,但你必须答应我,不可涉险。”
“若有不对之处,切记,走为上!”
郭嘉大喜。
“臣多谢明公成全。”
张新拍了拍郭嘉的肩膀,心中有些无奈。
汉末士人就是
第483章 郭嘉入长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