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3章 雍奴田豫,拜见张府君[1/2页]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三月流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63章 雍奴田豫,拜见张府君  
     蔡邕一脸愁容的来到相国府,心中不停哀叹。
     “悔不听子清之言,悔不听子清之言啊......”
     当初张新就劝过他,说董卓急需名望,可能会强征他为官,让他留在青州。
     可是他心念刚出生的小女儿,没有同意,死活都要回家。
     结果刚到陈留没两天,董卓果然派人前来征辟。
     当蔡邕一开始知道董卓要征辟他的时候,其实他是拒绝的。
     因为他觉得,你不能叫我去,我就马上去。
     肯定要拒绝一下。
     他又不想入京之后,董卓Duang的一下给他升官,官做的很大,升的很快,到时候百姓会以为他助纣为虐,肯定会骂他。
     后来董卓发怒,说不来就诛他三族。
     蔡邕心惧,只能无奈应辟。
     来到雒阳后,董卓对他倒是很好,先封他为博士祭酒,没过两天又举他为‘高第,随后三日之间,又迁侍御史、持书御史、尚书。
     三日之内,历任三台,闻所未闻。
     所谓‘三台,就是尚书台、御史台和谒者台。
     封了尚书之后,董卓还嫌不够,没过两日,又转蔡邕为巴郡太守,随后又让他担任侍中。
     如此快的升迁速度,足以看出董卓如今有多么渴望名望。
     蔡邕等了一会,董卓一脸怒容的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
     “伯喈公!”
     董卓将书信递给蔡邕,“咱家三日之间让你历任三台,如此敬重于你,为何你门下弟子,反倒起兵讨我耶?”
     蔡邕心中一跳,颤颤巍巍的接过董卓手中书信。
     “这......我......”
     蔡邕看完,不知所言,心中暗叹。
     讨董之事,张新早就和他说过,此时他只恨自己没听张新的话,平白给自家弟子添了掣肘。
     董卓见他如此,胸中怒气稍去,温声道:“伯喈公,咱家对你如何?”
     “这......自然是极好的。”蔡邕道。
     这倒是实话。
     “你看嗷。”
     董卓上前一把搂住蔡邕脖子,“你来了雒阳这么久,那袁绍、袁术兄弟之前做了什么事,你私底下应该听说过吧?”
     蔡邕点点头。
     袁氏兵变之事,明面上虽然已经洗白,但那日经过卢植的宣扬,暗地里早已人尽皆知。
     虽说大部分人都认为,袁氏诛灭宦官有功,哪怕手段激烈了一些,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依旧有小部分人坚持认为,袁氏就是叛逆。
     诛灭宦官,这是政治正确没错。
     但你先是召外兵以胁君上,又把大将军一起宰了,这算是个怎么回事?
     “袁氏兄弟先是兵变,如今又要起兵攻打雒阳,以下克上,这是谋逆啊!”
     董卓搂着蔡邕的脖子说道:“伯喈公,你那弟子不在朝中,一时受奸人蒙蔽,可以理解。”
     “你身为老师,可不能让他一错再错啊。”
     嗯?
     对哦。
     经由董卓这么一说,蔡邕觉得他说的有理。
     哪有臣子起兵攻打都城的?
     “董公的意思是......”蔡邕小心翼翼的问道。
     董卓见他上道,笑呵呵的说道:“咱家想请你写一封信给宣威侯,让他领兵来投,咱家会上表天子,封他为车骑将军,一起讨伐叛逆!”
     蔡邕沉思片刻,点头答应。
     让张新回来,好处有二。
     其一自然是讨伐袁绍等叛逆。
     其二嘛,董卓待他虽好,但其残暴也是出了名的。
     若是张新入京,有他看着,董卓想必也会收敛一点。
     董卓见他同意,忙屁颠屁颠的叫来小吏,准备笔墨。
     蔡邕当即写了一封劝降信。
     董卓看完后,大喜过望,自己也写了一封信,令人一并送往河内,随后安抚了蔡邕一通,又回到后宫去了。
     雒阳周围关隘的防务,他早已安排完毕,此时倒也不必操心,可以安心的炫天鹅肉。
     毕竟迁都在即,再不炫的话,等到这些宫女随刘协迁都长安,那就没得炫了。
     信使出了雒阳,渡过黄河,来到野王求见张新。
     张新正在野王督造营寨。
     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讨董的进军之地,图的就是周围水系发达,且都是平原,粮草转运方便,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
     可即便如此,二万五

第263章 雍奴田豫,拜见张府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