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5年,阮淦被莫朝降将杨执一毒杀,这一事件成为越南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阮淦的女婿郑检迅速接管御林军,并以此为根基逐步架空后黎朝皇室,独揽朝政大权。然而,郑检对阮淦的两个儿子——阮汪与阮潢——极为忌惮。阮汪最终被迫害致死,而阮潢则因才能出众,更让郑检如芒在背。为求自保,阮潢不得不称病隐退,以消除郑检的猜疑。
1570年,郑检去世,其子郑桧、郑松兄弟爆发内讧。最终,次子郑松胜出,郑桧被迫投奔莫朝。郑松虽成功巩固权力,但莫朝残余势力仍在北方顽抗。直到1592年,郑松终于攻灭莫朝,统一北方。然而,阮潢在南方经营多年,已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势力。郑松对阮氏的独立倾向极为不满,甚至一度扣留前来助战的阮潢,试图压制其势力。
1600年,年过六旬的阮潢抓住机会,避过郑氏耳目,成功返回广南,正式建立割据政权。1623年,郑松逝世,其子郑梉继位后,要求阮氏称臣纳贡,却遭到拒绝。矛盾彻底激化,1627年,郑氏发动南征,双方爆发首次大规模冲突。战争持续四个月,最终以不分胜负告终,越南从此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令人惊讶的是,双方的分界线恰好位于广平省的江上,与后来的北纬十七度线几乎重合——这正是20世纪越南南北分裂的边界。此时,北方郑主已完全掌控黎朝中央政权,六部形同虚设,郑氏府内的“六番”实际行使行政职能。郑王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在御座左侧与黎帝并排而坐,连入朝趋拜、上奏具名等礼节也一并豁免,俨然成为越南的实际统治者。
郑主郑梉掌控的兵力不过十万之众,其军事部署呈现出鲜明的34;南攻北守34;格局。
南方战线(清化乂安河静)是绝对重心,集结了五万常备屯田军。这些精锐部队不仅是进攻阮主的前沿阵地,更是维系郑氏北方统治的根本。
核心区升龙周边驻守两万精锐禁军,拱卫权力中枢,确保郑氏对中央政权的绝对控制。
北方边境(高平宣光)仅部署数千至万余地方军和土司武装,主要防御莫氏残余势力与明朝可能的干涉。
西部边境更是象征性驻军,维持基本统治而已。
这一部署清晰体现了郑梉34;先南后北34;的战略意图。然而,郑军在南方攻坚能力不足、水师力量薄弱的短板,使其始终难以突破阮主精心构筑的防线。
崇祯四年四月初九,升龙城皇宫,郑王郑梉与黎帝黎维祺并肩而坐,兵部尚书阮惟时和都督黎时宪正在紧急汇报战况。
34;禀王爷、陛下,广南军主力正在疯狂进攻河静前线的郑桥元帅所部!昨日急报,我军伤亡惨重,已向朝廷申请紧急增援。34;阮惟时声音急促。
34;更糟的是,34;都督黎时宪接过话头,34;莫朝莫光祖莫敬宽亲率一万精兵,于前日从高平出击,击败黄廷爱土司部,攻克北干省,正南下直扑谅山!郑槰将军虽率部死守,但兵力悬殊,亟待援军!34;
34;岂止如此!34;阮惟时面色凝重,34;宣光武氏武公悳突然反水,出动一万大军突袭端雄,如今已威逼河内!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34;
殿内气氛顿时凝固。郑梉眉头紧锁,黎帝则面色惨白。三路夹
第233章 尊黎讨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