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启属于中国大飞机的新时代。
赵东来提前坐别的飞机去了大连,看见飞机平稳的降落了。他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心说:还是咱们中国最靠谱了!
他走到马工身边说道:“您就别感慨了!说说,这架新飞机的感受如何呀?”
“之前的三架原型机,没法和这架相比。它就是一架全新的飞机!你给的雷达太先进了,607所估计明天就能找到你的头上。”马工说道。
“我这是民用雷达!”赵东来说道。
“军用雷达也没有你的民用雷达好,你又要大出血喽!”马工笑着说道。
赵东来一听,一脑门子汗呀!地面雷达加上民航的机载雷达,一共2000多万。这可是他拿黄金去现代时空换的,都是自己的钱呀!
“我只能给图纸,其他的让他们去头疼吧!”赵东来说道。
“我就够不会做人了,你加个更字!”马工无奈的说道。
停机坪上,刚完成首飞的运十客机“宫雪号”机身还带着飞行的余温,记者们早已架起长枪短炮。国内记者簇拥着总工程师马工,话筒几乎递到他嘴边。“马工,首飞数据达标吗?最大航程能到多少?”
马工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回应:“各项参数均超过预期,航程完全能满足国内干线需求!”
人群中,《航空报》的小李悄悄攥紧了钢笔,心里却犯嘀咕:明明赵东来才是项目最大的投资方,报社今早临时通知“聚焦技术突破,不提资本方”,这背后的考量耐人寻味。他瞥向不远处被外媒围住的身影,忍不住猜想:没有这笔巨额投入,哪来今天的“宫雪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侧,佳艺电视台的记者林薇挤到最前排,话筒上的台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总裁,您为何坚持投资大飞机?业内都觉得这是‘烧钱无底洞。”
她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作为赵东来旗下的员工,她比谁都清楚老板为这个项目抵押了多少资产,又把医药和医疗设备的利润拿去补贴这个项目。
就连佳艺电视台的几个综艺节目的广告费,他都挪用去补贴大飞机项目。
赵东来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宫雪号”的机翼:“从建国到现在,我们没有自己的大飞机,国际航线处处受制。现在,我不是在做‘生意,是在补历史的课。”
赵东来这话说的他自己都快信了!
“可回报周期可能超过二十年!”路头社记者追问。
赵东来笑了笑说道:“有些投入,要算的不是账本,是民族的底气。”
林薇握着摄像机的手微微颤抖,突然懂了老板办公室里那句“功成不必在我”的含义,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涌上心头。
夕阳下,“宫雪号”的剪影被拉得很长。国内记者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技术参数,而国外媒体的镜头里,赵东来的身影与新客机渐渐重叠,成为这个历史性时刻最复杂的注脚。
就在大家为中国这架新型客机欢呼时,远处传来了警笛声。一辆警用传奇汽车停在他们的附近,几个人从车上下来。
“我们国家安全部的,这是拘留证!跟我们走一趟!”一个中年男子拿出一张的在赵东来面前说道。
全场寂静,似乎眼前的画面形成了一种讽刺。他们用着赵东来捐献的车,在他最高光的时刻,逮捕赵东来。
喜欢。
第283章 讽刺至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