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昏在历史上是东吴末期的大臣,为人奸诈谄媚,受到吴主孙皓宠信,有意思的是按照正史记载,这个岑昏应该不是太监,只不过在《三国演义》当中把他设定成了孙皓的贴身太监。
而在九州当中,此人倒是跟《三国演义》里也同样是个太监。
只不过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小说,此人都是为人好兴土木,祸国殃民,算得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而在历史上,此人的死法倒是颇为滑稽。
因为当时的魏国已经被司马氏取代为晋,所以他们当然把目光对准了仍旧偏安一隅的吴国,而面对晋国的大举进攻,当时孱弱的吴国分明难以对付。
随着晋国大军节节胜利,当时孙皓麾下一大部分人居然把这个责任全部推到了岑昏身上。
虽然岑昏此人确实是奸臣,但若将吴国即将亡国这个责任全部推到岑昏身上,这也实在是太夸张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扯蛋的理由,孙皓居然相信了,面对众文武将责任推到岑昏的局面,孙皓居然说说:“若是如此,就该拿这个人去向百姓谢罪。”
而孙皓同意,这也就代表着岑昏死到临头了,虽然孙皓又后悔了,不断派人去阻拦他们,但岑昏已被处死,最后这位奸臣就这样草率的死去了。
岑昏的死看起来十分草率,但此人是个欺上瞒下之徒,这一点确实是无可厚非,要不然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也不会把他塑造成一个宦官。
不过在九州世界里,岑昏尚且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举,虽然他是孙坚的贴身内侍,也算得上有些恩宠,但到目前为止,这岑昏也没有仗着孙坚贴身内侍的身份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
不过这倒也很正常。
孙坚是何许人也,那孙皓跟孙坚压根就不能比,而且孙坚乃是吴国的开国皇帝,威压整个朝廷,连周瑜、陆逊、鲁肃这些人都安安稳稳辅佐孙坚,这岑昏当然掀不起什么波浪。
所以九州的岑昏居然还算得上是一个为孙坚尽心尽力的内侍,虽然算不上什么贤臣,但总归不会干出什么坏事就对了。
而在收到周瑜被陈蒨夜袭,不但折损数千兵马,而且一路撤军到武胜关的消息后,他也着实惊慌了一下,也不顾此时的孙坚正在酣睡,连忙冒着孙坚火冒三丈的风险进了他的寝宫。
而孙坚被岑昏吵醒也确实心有不满,可当岑昏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后,孙坚也只能按下心中烦闷,示意岑昏有话直说。
而岑昏也用最快的速度将刚刚收到的消息告诉了孙坚,而这也让孙坚皱眉不已。
战事失败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身为吴国大都督,平常百战百胜的周瑜居然被陈蒨偷袭得手,这确实让孙坚感到不可思议。
而在听完来龙去脉后,孙坚的面色也有些不自然。
这场仗的失败虽然不能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到周瑜身上,但大半责任还是逃不掉的。
第1272章 纸上谈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