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法租界巡捕房的人早等在碑前。
督察长叼着雪茄,指尖敲了敲别在胸口的铜徽章,烟雾在他眼尾洇出模糊的笑:34;山本先生,这碑是公共财物。34;他摸出个油布包,抖开时露出叠盖着红印的纸——最上面那张,正是苏若雪手写的34;南市三桥修缮基金收据34;,墨色浓得能刮下屑来,34;您要拆,得先去工部局走七道公文。34;
山本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瞥见人群里举着相机的《申报》记者,又看见穿粗布衫的老妇正踮脚念碑上的字:34;桥可断,信不毁......34;突然伸手去抓铜牌,却被巡捕的警棍拦住。34;放肆!34;他扯松领带,领口露出狰狞的刺青,34;大日本商团的清账行动——34;
34;清账?34;督察长把收据拍在铜牌上,纸张被风掀起一角,34;苏小姐上个月就报备了39;防疫期间修缮危桥,防止流民聚集染病39;,您的39;清账39;有工部局批文吗?34;他抬高声音,让整座桥都听见,34;还是说,大日本商团的清账,比法租界的治安条例大?34;
围观的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卖早点的阿婆举着油乎乎的炊饼喊:34;我家小囡天天从这桥过!
拆桥?
先赔我家小囡的糖葫芦钱!34;戴眼镜的学生举着笔记本猛记:34;督察长说日方无批文越界执法——34;《申报》记者的镁光灯34;咔嚓34;闪成一片,白光里,山本看见自己扭曲的脸映在铜牌上,像块被揉皱的破布。
34;撤!34;他咬碎后槽牙,军刀鞘撞在碑座上,磕出个白印子。
宪兵们转身时,枪套擦过铜牌,发出刺耳的刮擦声,却终究没敢动手。
顾承砚站在街角茶棚里,茶盏上的热气模糊了镜片。
他望着山本的背影消失在弄堂口,指节轻轻叩了叩桌沿——这声轻响,比昨夜算到的34;早半刻34;,还多了三分痛快。
夜漏至三更,顾家绸庄后巷的青砖墙突然裂开道缝。
苏若雪提着煤油灯当先钻进去,裙摆扫过墙根的青苔,灯影里,顾承砚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投在密室的泥地上。
34;十二盏灯全亮了。34;他站在34;丝脉34;热力图前,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红点——那是他用蚕丝浸了朱砂,在暗格里绣出的上海工业节点,34;浦西监狱的光最稳,老周头他们把染坊的账本藏在房梁上,没被搜走。34;
苏若雪把煤油灯搁在木桌上,火光映得她眼尾的铜灰发亮。
她翻开本旧账簿,里面夹着七张泛黄的船票:34;南京的纺织厂、杭州的织机行,都回了信。34;她摸出枚银梭,梭身上的云纹被摸得发亮,34;温感密书用蚕茧汁写的,到了三十度才显字——34;
34;启动第二阶段。34;顾承砚从怀里掏出块温热的蜜蜡,上面还留着他掌心的纹路,34;分批送七个人走:修女车队打头,盐帮护侧。34;他突然顿住,目光落在苏若雪鬓角的铜灰上,34;昨夜在铜匠铺,你蹲了多久?34;
苏若雪低头整理船票,耳尖微微发红:34;老铜匠说,铜牌要厚三分才经得砸。34;她把银梭塞进新封的书里,书脊上印着《圣经》两个字,34;我替他扶了半宿模具,手都麻了。34;
顾承砚的喉结动了动。
他伸手替她拂去鬓角的铜灰,指腹擦过她冰凉的耳垂:34;等打完这场仗......34;
34;等打完仗,再补我半宿的觉。34;苏若雪笑着把书推给他,指尖在34;圣经34;二字上点了点,34;现在,先送39;火种39;上路。34;
三日后的清晨,薄雾像团揉碎的棉絮浮在黄浦江面。
顾承砚站在绸庄门前,看着第一辆马车拐出弄堂——车头坐着穿黑裙的修女,怀里抱着本厚书;车侧跟着戴斗笠的盐帮汉子,腰间的短刀在雾里闪着冷光。
34;丝到尽头,不是断,是织新网。34;他望着车影消失在晨雾里,轻声道。
风突然卷起一片梧桐叶,擦过门楣时,那只银蚕从《说岳全传》的书缝里钻了出来。
它伏在门楣上,口器微微颤动,吐出根细得几乎看不见的丝,向着天际飘去——那里,是昆山的方向。
《圣经》的皮面在修女怀里渐渐发烫。
她悄悄摸出书,借着马车颠簸的力道翻开夹页——那张写着34;蚕不眠,因丝未断34;的字条上,不知何时多了道淡褐色的痕迹,像片刚抽芽的桑叶,又像行没写完的字。
34;阿姐,前面到昆山了。34;车夫的吆喝声传来。
修女慌忙合上书,心跳得厉害。
她摸着发烫的书脊,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清脆的铃铛响——像极了上海弄堂里,卖糖粥的老汉摇的那只。
喜欢。
第340章 丝带缠银,桥头立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