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桌上,点燃艾草,烟丝在书页上形成淡淡的漩涡。柳如眉的虚影渐渐清晰,她抚摸着《祝福》的字句,泪水无声滑落。
“现在的姑娘们,都能安心读书了。”洛尘取出手机,展示附近女子学校的照片,学生们在图书馆里认真阅读,笑容灿烂,“她们也读鲁迅,说要像你一样,心怀悲悯。”
虚影的目光柔和下来,她将半块桂花糕放在书页上,转身对着洛尘鞠躬,随后化作点点荧光融入书脊。《鲁迅全集》突然自动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多了行小字:“愿再无祥林嫂”。
第二天,林叔发现书店里所有关于女性解放的书籍都被整齐地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像是有人特意整理过。有位女学生说,深夜看书时,总觉得有个穿蓝布衫的姐姐在旁边陪读,遇到难懂的地方,书页会自动画出注释。
第七章 老照相馆的底片
“光影”照相馆的暗房总在午夜亮起红灯,店主小马说,祖父留下的那台1940年的“柯达”相机很是诡异,空镜头里会浮现出模糊的人影,冲洗出的底片上,总有个穿军装的青年站在角落,笑容腼腆。更奇怪的是,这些底片放大后,青年的胸前会多出枚“人民英雄”奖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洛先生,您看这底片。”小马举起张泛黄的胶片,青年站在游行队伍里,眼神坚定,“上周我试着用这相机给老兵拍照,冲洗出来的照片里,老兵身边都站着这个青年,像是在并肩敬礼。”
洛尘轻触相机镜头,金属冰凉带着岁月的痕迹,左眼银纹流转间,看到个穿军装的青年正在调试相机,胸前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照片,是个梳辫子的姑娘。青年时不时看表,像是在等待什么人。
“是影灵,民国时的战地记者,魂魄附在未冲洗的底片里了。”洛尘在照相馆的保险柜里找到个铁盒,里面装着数十张未冲洗的底片,大多是战场纪实,最后一张是青年的自拍,背后写着“给阿珍,等我回来”。
苏雅突然指着暗房的红灯:“老板,灯在闪!”红灯忽明忽暗,冲洗槽里的药水泛起涟漪,浮现出“1949.10.1”的日期。小马说,祖父曾告诉他,这位记者叫“陈明”,1949年采访开国大典时,被流弹击中,相机里的底片却完好保存下来。
国庆前夜的暗房,红灯温暖如昼。洛尘将所有底片放入冲洗槽,药水渐渐变成紫红色,浮现出清晰的影像:开国大典的盛况,游行群众的笑脸,还有陈明在镜头后欣慰的笑容。
“阿珍看到了,开国大典很热闹。”洛尘从档案馆找到“阿珍”的下落,她后来成为小学老师,每年国庆都会带着学生去天安门,说要替陈明看看这盛世,“她临终前说,总梦到陈明笑着对她说‘你看,我们胜利了。”
暗房里的红灯突然变得明亮,陈明的虚影对着镜头敬礼,随后化作一道红光融入底片。小马将冲洗好的照片捐赠给博物馆,馆长说,这些底片填补了开国大典影像的空白,尤其是那张陈明的自拍,背后的“给阿珍”三个字,让无数人落泪。
后来有位老兵来拍照,说看到镜头里站着个年轻记者,正帮他整理军装,像是多年未见的战友。小马按下快门的瞬间,相机自动吐出张底片,上面是老兵和陈明的合影,背景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洛尘站在巷口,看着这些承载着时光印记的老铺子,铜铃的颤音、留声机的旋律、缝纫机的嗒嗒声交织在一起,像是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在低声倾诉。他知道,这些藏在岁月里的执念,从未真正消散,只是化作了城市的一部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些曾为生活拼尽全力的人。
夕阳的金辉洒在斑驳的门脸上,老邮局的铜铃又响了,这次的声音格外清亮,像是在说:“所有等待,终将抵达。”
喜欢。
第217章 凑字数啊4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