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1章 版筑之臣与玉蛤遗踪[1/2页]

鸮尊女娇 风茗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丘泽畔的血腥,尚未被秋风完全吹散,殷都王宫却难得萦绕着一丝舒缓的气息。
     子昭的龙榻被移至花园暖阁,雕花木窗外,几株晚桂吐着细碎的芬芳。
     他的脸色依旧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但是眼神已恢复了几分往昔的锐利。
     此刻正倚着软枕,含笑看着子妍为他剥开一枚新贡的柑橘。
     “妍儿,整日困在宫墙之内,闻着药味,骨头都要锈了。”
     子昭接过一瓣橘肉,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渴望,“听说城南‘洹上林秋色正好,陪孤出去走走,透一口气。”
     子妍看着丈夫眼中久违的神采,心头微暖,却也谨慎:“王上龙体初愈,不宜远行。洹上林虽近,亦需车马劳顿。不如就在宫苑…”
     “宫苑太小!”子昭打断她,带着点孩子气的执拗。
     “孤要看看孤的殷都!看看孤的子民!看看这没了巫咸老鬼作祟,阳光是不是更亮堂些!放心,有你这位执玄圭、掌碧落的大元帅护卫,孤还怕什么?”他故意揶揄,眼中却满是信任。
     子妍无奈,只得应下。
     吩咐内侍备下最平稳的安车,铺上厚厚的软垫,又调了一队精锐玄鸟卫随行护卫,这才小心搀扶子昭登车。
     车轮碾过宫道青石,发出辘辘轻响,驶向久违的宫外。
     洹上林畔,浊浪惊魂。
     洹上林位于殷都南郊,洹水之畔。
     秋日高爽,层林尽染,确是一番好景致。
     子昭兴致颇高,命车驾在临水一处开阔地停下,由子妍搀扶着,在铺了毡毯的河岸边缓步而行。
     玄鸟卫散开警戒,目光如鹰隼一般扫视着四周。
     河水潺汤,映着天光云影。
     远处,一群民夫正在河岸稍远处忙碌,似乎在加固一处被夏季洪水冲毁的堤岸。
     夯土的号子声隐隐地传来。
     “水乃生民之本,亦能成灾祸之源。”子昭望着奔流的洹水,感慨道。
     “昔日大禹治水,疏导九河,方有今日沃土。这堤岸关乎下游田亩村落,不可轻忽。”
     他抬起手指向那一处工地,“妍儿,陪孤过去看看。”
     一行人缓步靠近。工地上的民夫见贵人车驾仪仗,纷纷停下手中活计,敬畏地垂手肃立。
     堤岸缺口颇大,民夫们正用简陋的木板夹住湿土,再用沉重的石杵反复夯打(版筑之法),但效率不高,且新筑的土堤看起来颇为松散,显然不得法。
     一个监工模样的皂吏见王驾亲临,慌忙连滚带爬地过来,扑倒在地:“小…小人叩见王上!叩见元帅!此处堤岸上月被大水冲垮,小人正督工抢修,只是…只是…”
     “只是不得其法,徒耗人力。”一个洪亮却带着疲惫沙哑的声音从民夫中响起。
     众人循声望过去。
     只见一个身形高大、满脸虬结络腮胡子的汉子排众而出。
     他衣衫褴褛,沾满泥浆,露出的手臂却筋肉虬结,布满老茧与风霜刻痕。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双眼睛,深邃如古井,虽饱经沧桑,却沉淀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沉静与智慧。
     他并未下跪,只是微微地躬身,目光坦然地迎向子昭和子妍。
     “大胆!见了王上还不跪下!”皂吏厉声呵斥。
     络腮胡子汉子却摇摇头,指着那松散的新堤:“跪不跪,水不认。夯土不实,根基不稳,再多人跪,也挡不住下一次洪峰。你们这‘散夯之法,只求快,不求实,筑起的只不过是泥娃娃,一冲就垮。”
     皂吏气得脸色发白:“你…你这野人懂什么!这是老法子!”
     “老法子未必是好法子。”汉子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筑堤如筑城,根基为要。需以硬木为‘桢(垂直的木板),坚韧藤条为‘干(横向的拉绳),夹板必须垂直、紧固,寸寸紧逼,层层夯实。湿土需配以切碎的草茎,增加韧性。每一层夯打,需以石杵垂直落下,听其声,辨其密,声沉而实者为佳。如此反复,方能坚如磐石,水冲不垮!”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旁边一堆散乱的工具旁,随手抄起两块厚实的木板和几根结实的藤条,动作娴熟利落地开始示范。
     只见他手臂筋肉贲张,木板在他手中如同有了生命,垂直插入松软的地基,藤条缠绕勒紧,动作快、准、稳。
     一瞬间,便搭起了一个,比皂吏指挥下稳固数倍的版筑框架。
     子妍的目光一直落在这汉子的身上。
     尤其是他说话时,偶尔流露出的某种熟悉的神态和口音,让她的心中一动。
     当汉子俯身勒紧藤条时,他的脖颈间,滑出一件东西——
     一枚用红绳系着的、半个巴掌大小、温润剔透的白色玉坠,雕刻成一只栩栩如生、蹲坐着的蛤蟆模样!
     “蛤蟆衣?!”子妍的心中剧震,瞳孔骤然收缩!一个尘封多年、带着无尽悲伤与遗憾的名字,几乎脱口而出——姑姑!子玥!
     子昭也注意到了那一枚玉蛤蟆,更注意到了爱妻一瞬间变化的脸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不动声色,目光却锐利地审视着那汉子,沉声问道:
     “壮士所言极是。此法精妙,非深谙此道者不能言。不知壮士高姓大名?从何处习得这等筑城固堤的本事?”
     汉子勒紧最后一根藤条,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直起身,迎着子昭的目光,坦然道:
     “山野鄙夫,名不足道。漂泊之人,四海为家。至于这筑墙的本事…”
     他顿了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追忆与刻骨的痛楚。
     “是当年,为救一人性命,远赴长耳国,跋涉万里险途之时,跟一个被洪水困住的异国老匠人学的。他说,筑墙如筑命,根基不牢,万事皆修…可惜,我学成了筑墙,却没能…没能救回她的命。”
     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那一枚冰冷的玉蛤蟆,声音低沉下去。
     “长耳国…蛤蟆衣…”子昭低声重复着。
     猛然间,他的脑海中,电光火石一般闪过一段深埋的往事!
     那是十几年前,他最疼爱的姑姑,嫁与犀国老国王,却在产子时遭遇难产血崩,危在旦夕!万般无奈之下,唯有传说中长耳国出产的神药“蛤蟆衣”或有一线生机!当时,姑好身边的那个沉默寡言却情深义重的络腮

第361章 版筑之臣与玉蛤遗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