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6章 邺城夜议[2/2页]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始终沉默不语的贾诩(字文和)。这位以明哲保身、算无遗策着称的“毒士”,缓缓睁开半阖的眼睑,声音平淡无波,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诸位之言,皆有道理。然,主公既已应允夫人,若骤然反悔,恐伤夫妻情分,亦寒人心。此行,凶险与机遇并存。” 他顿了顿,继续道:“凶险在于,曹公心境,确如元皓、公台所言,难以预料。机遇在于,若能处置得当,确是稳固关系、消除猜忌的良机。关键在于二字:‘纯与‘弱。”
     “纯,即目的纯粹。此行只为省亲,只为孝道,只为告知曹公夫人有孕之喜,绝无半分涉及军政事务。所有随行人员,皆需谨记,多看少说,绝不评议朝政军事,绝不结交许昌官员。”
     “弱,即示弱以自保。主公此行,非以雄踞河北之大将军身份,而是以惶恐不安、牵挂岳丈的子婿身份前去。姿态要低,言辞要恭,要充分表达对曹公处境的忧虑与关怀,甚至可稍露邺城亦因败讯而人心浮动,需曹公稳坐许昌方能安定之意。如此,或可稍减曹公之忌惮。”
     贾诩看向我,目光深邃:“此外,护卫不可不周,亦不可过盛。精选绝对忠诚之虎卫百人即可,由一二沉稳可靠之将(如可让赵云将军或陈到将军一部接应)统领,沿途明哨暗探,确保路途安全。至许昌后,除曹公召见,一律深居简出,速去速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戏志才补充道:“文和先生高见。此外,需立刻遣一心腹密使,携主公亲笔信,昼夜兼程先行赶往许昌,送予曹公。信中除表达关切慰问、告知省亲之意外,更要言辞恳切,表明邺城上下谨守约定,两双互不侵犯。盼曹公保重身体,以安其心。如此,先行铺垫,或可化解部分猜疑。”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或许……还可带上一位‘礼物。一位与军政无关,却能宽慰丞相的‘礼物。比如,一位邺城名医,或是一些曹公素喜的北方特产、古籍字画。投其所好,聊表孝心。”
     徐庶、田丰等人虽仍有忧虑,但见贾诩、戏志才已规划出具体策略,也不再强烈反对,只是再三强调安全与谨慎。
     我听完众人之言,心中脉络逐渐清晰。风险确实存在,但并非无法规避。贾诩的“纯”与“弱”,戏志才的“先行铺垫”,郭嘉的“投其所好”,皆是老成谋国之言。
     我站起身,向众人微微颔首:“诸位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使我受益匪浅。此行确乎凶险,然内子之情不可负,岳父之态不可不察。便依文和、志才之策:遣密使先行送信,精选护卫,沿途谨慎,至许昌后只叙亲情,不论军政,示弱以自保,速去速回。”
     我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贾诩和戏志才身上:“邺城事务,在我离开期间,便暂托于志才、文和、奉孝、元皓几位先生共同协理,遇事可相机决断。元直、公与、公台、士元从旁参赞。务必确保北地安稳,不生波澜。”
     “诺!”八人齐声应道,神色肃然。他们明白,这不仅是一次省亲,更是一次在微妙节点上的政治行走,步步惊心。
     窗外,夜更深了。但书房内的烛火,却似乎因有了明确的方略而显得更加明亮坚定。我知道,前往许昌的路,必将充满未知,但有了这些当世顶尖智囊的谋划,更是带有赵云二千白甲精骑、陈到一千白毦精兵、高顺一千陌刀陷阵营精锐同行,至少,我已不再是盲目地踏入那风暴后的漩涡。
    喜欢。
  

第206章 邺城夜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