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烛火燃烧发出的噼啪轻响,如同她此刻心碎的声音。
“父亲……”她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却异常清晰,“女儿……是您的骨血,还是您争霸天下的……一件器物?”这句话,如同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向曹操的心脏。
曹操身形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晃,鹰目中厉色一闪,随即被更深的沉郁覆盖。他避开女儿的目光,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喙的威压:“住口!此乃国事!何来器物之说?你身为曹氏之女,生来便享常人不及之尊荣,今日,便是你回报之时!你之婚姻,关系为父根基安危,关乎万千将士性命!岂容儿女私情!”他猛地一挥袖,带起的风扑灭了近处的一支蜡烛,阴影瞬间笼罩了他半边脸庞,显得更加森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业乃一方雄主,未必辱没于你!此去邺城,非入火坑,乃入棋局!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耳朵听,用你的心去揣度!让为父知道,那罗业,究竟是怎样的豺狼,他麾下,又藏着多少蛇蝎!”
最后几句话,曹操几乎是低吼出来,每一个字都带着血与火的烙印,重重砸在曹宪心上。她看着父亲那在烛影下显得无比陌生、被权势扭曲的面容,看着那眼中燃烧的、足以吞噬一切的野心之火,心,彻底沉了下去,沉入一片冰冷死寂的深渊。她知道,任何挣扎、哭诉都是徒劳。在这滔天的权柄面前,父女之情,不过是随时可以碾碎的尘埃。
两行清泪终于无声滑落,滑过她苍白却异常平静的脸颊。她缓缓地,深深地,对着曹操拜伏下去,额头触及冰冷的地砖,声音空洞而恭顺,再无一丝波澜:“女儿……遵命。愿为父亲分忧,远嫁邺城。”
建安八年春,黄河冰消雪融,浩浩荡荡。一支规模空前、彰显着曹魏雄厚实力与联姻诚意的送嫁队伍,自许昌启程,渡河北上。
队伍核心,是一辆由八匹通体纯白、神骏非凡的河西骏马牵引的巨大安车。车身以百年紫檀木打造,通体雕饰着象征祥瑞的云龙纹与凤穿牡丹图案,镶嵌金玉,在春日暖阳下流光溢彩,华贵不可方物。车窗垂着层层叠叠、薄如蝉翼的纱帘,隐约可见其中端坐的身影,正是新娘曹宪。
送亲正使,乃是曹操心腹谋士、官居侍中的荀彧。他身着代表朝廷威仪的深紫色朝服,头戴进贤冠,面容清癯而肃穆,端坐于队伍前列的驷马高车之上,代表着曹操的意志与体面。
副使则是曹氏宗族中素有勇力且性情刚直的曹休,他一身锃亮的玄甲,按剑策马,护卫在安车左右,鹰隼般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官道两侧,眼神深处却难掩对身后车驾中那位堂妹的复杂心绪——几分怜悯,几分无奈,几分对主公严令的凛然遵从。
陪嫁之物,更是惊世骇俗。三百名精挑细选、体态婀娜的妙龄侍女,身着统一制式的锦绣,如同春日花圃般点缀着庞大的车队。五百名能工巧匠,囊括了营造、冶炼、织造、医药等诸般技艺,代表着曹魏最顶尖的技术力量,这是一份足以让任何一方诸侯动心的“知识嫁妆”。
更有三千名装备精良、纪律森严的豫州劲卒!他们盔甲鲜明,戈矛如林,在队伍外围形成一道移动的钢铁长城,步伐整齐划一,踏地之声沉闷如雷,卷起漫天征尘。这既是护卫,是震慑,更是一柄悬在邺城头顶的利剑,无声地宣告着曹操的意志:若敢负我女,此精锐便是先锋!
队伍逶迤如长龙,旌旗蔽日,锣鼓喧天,所过之处,官道两侧百姓皆屏息跪伏,为这从未见过的枭雄气派所震慑。然而,在这极致的喧嚣与繁华之下,那辆华美安车之内,却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曹宪端坐车内,繁复沉重的凤冠霞帔如同黄金枷锁,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她早已拭去泪痕,脸上敷着精致的脂粉,掩盖了所有的苍白与憔悴。一双眸子平静地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从熟悉的许昌郊野,到陌生的中原沃土,再至浊浪滔滔的黄河……眼神却空洞得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映不出丝毫波澜。只有那放在膝上、紧紧交握的双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泄露了内心那足以焚毁一切的痛苦与绝望。车轮滚滚,碾过尘土,也碾过她心中最后一点对父女温情的奢望。前路是龙潭虎穴,而她,已无退路。
喜欢。
第169章 曹操嫁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