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5章 石韬献策[2/2页]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其七整饬武备: 建议关羽练兵,除战阵搏杀,亦需加强修筑工事、守城器械之训练。
     其八情报网络:斥候细作,不仅北探曹军动向,亦需渗透南阳、襄阳,密切监视张允及荆州高层态度。
     其九结好豪强:新野本地及周边尚有数家中小豪强,可酌情拉拢,许以利益,使其不为敌用。
     其十未雨绸缪: 于新野西南山中,勘察地形,预设一处隐蔽的屯粮、藏兵之所,以备万一。
     这十策,条条切中新野要害,既立足当下安民,又着眼长远强兵,更隐含了深远的战略布局!其务实、缜密、周全,远超刘备之前的构想!
     “先生大才!此十策,字字千金!乃救我新野于水火,奠未来之根基!”刘备激动得拍案而起,对着石韬又是深深一揖,“备得先生,如旱苗得甘霖!从今日起,先生便是我新野之长史,总理政务、钱粮、屯田、民事,一应大小事务,皆由先生统筹!备与云长、翼德,皆听先生调度!”
     石韬并未推辞,坦然受命:“韬既已认主,自当鞠躬尽瘁。然此十策,非一日之功,更需使君信任与关张二位将军鼎力支持,上下同心,方能见效。尤其屯田、水利、兴商,乃当务之急,需立即着手。”
     “先生所言极是!”刘备斩钉截铁,“明日,不,今日下午,备便召集众僚属及云长、翼德,当众宣布任命,由先生全权主持新政推行!凡有阻挠者,军法从事!” 他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石韬的到来,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他看到了在夹缝中崛起的清晰路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日下午,新野县衙内气氛肃穆。关羽、张飞及几名核心僚属齐聚。刘备当众宣布任命石韬为长史,总理新野一切内政,并宣读了《新野安民强兵十策》纲要。
     关羽抚髯,仔细打量着石韬,见其气度沉稳,目光深邃,所献之策条理分明,心中已有几分认可。张飞虽对文士素来不太感冒,但见大哥如此器重,且那“屯田”、“练兵”、“防备张允”等策深合他意,便也瓮声瓮气地表示:“大哥说行,俺老张就听这位石先生的!”
     石韬从容受命,并无新官上任的倨傲,而是立即开始分派任务,条理清晰,责任明确。他那份务实笃行的作风和渊博的见识,很快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初步信服。
     风雪依旧肆虐着新野城,但这座小城的心脏,却开始有力地搏动起来。石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安民强兵的具体方略,更以其务实的作风和深厚的治理能力,迅速将刘备的理想转化为可操作的现实。
     新野的屯田点规划得更合理,流民安置更有序,商路开拓有了眉目,情报网络悄然铺开。更重要的是,石韬作为颍川名士的身份和实际展现的才能,如同一块磁石,开始吸引那些观望的、流亡的、怀才不遇的士人目光投向新野。
     一个以刘备为核心,以石韬为内政支柱,关张为军事臂膀的集团雏形,在新野这座不起眼的城池中,悄然成形。
     建安七年的这场风雪,对新野而言,是严寒的考验,更是孕育生机的契机。刘备人生的转折点,并非始于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而是源于城隍庙墙根下,那场关于民瘼与仁心的真诚对话,以及风雪中,一位大才的躬身认主。
     石广元,这位低调务实的卧龙之友,成为了刘备集团崛起于荆襄大地的第一块坚实基石。新野,不再是困守的囚笼,而是潜龙蓄势的渊薮,只待风云际会,便要一飞冲天!
    喜欢。
  

第135章 石韬献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