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2章 群臣献策[2/2页]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蔡瑁被驳斥,脸色涨红,怒视邓义、刘先:“二位大人何其迂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备声望再高,不过千余残兵,困守山谷,杀之易如反掌!至于曹操,哼,我荆州带甲十万,水军冠绝长江,何惧之有?难道留着这头猛虎,等他养精蓄锐,反噬其主吗?” 他再次试图加强说服力。
     这时,一直沉默的蒯越放下了茶杯。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德珪(蔡瑁字)将军忠勇可嘉,所虑亦有其理。邓治中、刘别驾老成谋国,所言亦切中肯綮。” 他先各打五十大板,稳住局面,随即话锋一转,直指核心,“然诸公所议,或失之急躁,或失之宽纵。杀之,固然痛快,然主公仁德之名受损,授曹操口实,确为不智。留之襄阳近侧,朝夕相处,以其名望,假以时日,必能收揽人心,结交豪杰,恐生肘腋之变,此乃心腹之患,亦不可不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刘表脸上,缓缓道:“为今之计,当行‘驱虎吞狼、‘以藩屏荆之策。”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疑惑之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蒯越从容解释:“北境南阳郡,新野小城,地近宛洛,直面曹操兵锋。此地虽属我荆州,然地处前线,屡遭兵燹,民生凋敝,城防亦不甚坚固。可将刘备安置于新野,令其屯驻。
     其一,可示主公宽仁大度,善待宗亲贤士,令天下归心。
     其二,新野乃抗曹前线,刘备素有抗曹之志,其麾下关羽、张飞皆世之虎将,正好命其驻守北门,为我荆州抵挡曹操锋芒。若其胜,则消弭曹患,功在荆州;若其败,则借曹操之手除之,主公无伤贤名,更免去亲自动手的污点。
     其三,新野远离襄阳核心,将其势力隔离在外,既避免其与襄阳士民过多接触,又可置于我荆州大军(尤其是蔡都督掌控的水陆之师)的监视之下,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此乃一举三得之策。”
     蒯越的策略,阴柔而狠辣,充满了政治算计。表面上是重用,实则是流放与利用。将刘备放在曹操的刀锋前,无论胜败,荆州都能坐收渔利。
     刘表听着,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蒯越的提议,显然击中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他既忌惮刘备的潜力,不愿其留在身边,又不愿背负杀害贤良的恶名。新野这个缓冲地带,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一直沉默的年轻将领文聘,此时忍不住开口:“蒯长史之计,看似周全。然新野城小兵微,刘备仅千余残兵,如何能挡曹操虎狼之师?此举,岂非置刘青州于必死之地?恐寒天下英雄之心。” 文聘性格刚直,对刘备的遭遇隐隐有同情之意。
     蔡瑁立刻冷笑反驳:“文仲业(文聘字)将军多虑了!刘备若真有本事,自能守住新野,建功立业。若守不住,那是他时运不济,本领不济,与我荆州何干?难道还要我荆州大军去替他守那弹丸之地不成?”
     蒯越也接口道:“文将军仁厚。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给刘备新野一县之地,允其自行招募流民,补充兵员,已是我荆州莫大的恩典。能否立足,全看他自己的造化。若连立足都做不到,又何谈日后助我荆州、匡扶汉室?” 这话绵里藏针,堵住了文聘的质疑。
     厅内再次陷入争论。支持蒯越“驱虎吞狼”之策的(主要是蔡瑁一系和部分认同此策略的官员)和支持邓义、刘先“以礼相待,谨慎观察”的(主要是部分文官和如文聘等将领)形成了两派。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焦点就在于对刘备威胁的评估以及安置地点和权限的界定。
    喜欢。
  

第132章 群臣献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