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7章 虞师的坚守[1/2页]

我的师座林译 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虞啸卿如此自信并非狂妄,而是基于其部队的实力基础。他的部队按调整师编制扩编,虽目前仅达“七步一炮”规模,却已是不可小觑的主力师配置。
     然而,他并不清楚,即便是第一批整编的调整师,也未能完全达到普鲁士操典上的要求。实际上,其部队甚至未能达到治安师的标准。
     何况,任何引进的步兵操典,其核心都是营连级指挥教材。一支部队战斗力的形成,不仅依赖编制与武器,更关键的在于兵源素质与后勤保障。
     虞啸卿现在就面临一个严峻现实:阵地虽已部署完毕,辎重部队却迟迟未至。若再拖延,他只能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仓促投入阻击战。
     问题的根源在于,辎重体系未能与操典同步改善。这也是当时大部分抗日军队的通病。
     截至抗战全面爆发,全国机动车总数不到五万辆,且大部分集中于沿海城市,尤其是沪市、津门、粤省及三省。然而,此时这些地区均已沦陷。
     其中仅沪市与津门两地就占据总量的近一半,三省更拥有小六子刚刚投产的卡车厂。所以,后勤机械化在国军是极为奢侈的事情。
     加之军政部将大量卡车优先调配至战区使用,加之每年的损耗也是触目惊心。部队的后勤补给,只能仰赖骡马运输弹药粮秣。但国产骡马素质不佳,严重制约了炮兵机动力与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就是现在问题的根节所在,实战中突遇棘手难题,虞啸卿这才猛然想起张立宪此前的提醒。
     “师座,务必部队与后勤的距离,让士兵充分休整。”此刻虞啸卿心中懊悔翻涌,却强行按下,不再沉溺,只在心底给自己打着气。
     正自我勉励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惊惶的呼喊撞了进来,粗暴地撕裂了他的思绪。
     “报告!鬼子先头部队上来了!”何书光踉跄着冲进临时指挥所,带来的消息如火上浇油。
     “哼,慌什么!”虞啸卿本就心头烦乱,见他如此仓皇,更是怒不可遏,厉声斥道,“出发前我就说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吃了这么多军粮,此刻正是报效国家的当口!怎么,你怕死?”
     “师座,您误会了。”紧随其后的余治连忙开口解释。张立宪特意派他跟着过来,就是怕何书光说不清楚,“他不过是来报信。部队刚急行军赶到,又马不停蹄地抢挖战壕,士兵都已经累趴了。能不能联系友军和后勤?有个盼头也好给他们提提气。”
     “发报!”虞啸卿未及细想,脱口便说出命令,“我部已与日寇接战,全军上下抱定……”
     话未说完,却被余治截断。他深知此刻不是听豪言壮语的时候:“师座!鬼子的马蹄声就在耳边了,不如拣紧要的说吧!催后勤火速补给,叫友军尽快合围,这才是实在的!咱们的弹药不多,火炮还在路上,真打起来,要吃大亏啊!”

第117章 虞师的坚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