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兵。
然而,日军在树林中迅速展开阵型,凭借其出色的战斗素养,很快稳住了阵脚。他们以散兵线组成小组,采取一人掩护、一人冲锋的交替进攻方式。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队已全部换装了96式轻机枪,其射速较之前的“歪把子”有了显着提升,已不逊色于捷克造和麦德森轻机枪。
作为老兵,要麻一眼就看出,再这么打下去,二营肯定要吃亏。他吼了一嗓子:“弟兄伙跟到我冲,不冲上去端掉机枪阵地,我们莫得好日子过!”
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带队绕了过去。他虽不懂什么高深的战术理论,但他深谙战场生存之道。麻绳专挑细处断,子弹专找胆小鬼。战场上,越是胆大心细的人,越能活得长久。
要麻突袭鬼子的机枪阵地,确实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的攻势。然而,在贴身白刃战中,部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接近一比一的战损,使他的突击连折损了近一个排的兵力。
不过,这一行动让二营成功掌握了战场主动权。鬼子渐渐招架不住,最终选择了撤退,二营也因此守住了侧翼阵地。
与此同时,正面的日寇开始使用毒气弹和烟雾弹支援进攻。然而,经验丰富的战士们迅速戴上防毒面具,三发点射后便上了刺刀。机枪手们也毫不迟疑,按照规定的射界进行短点射,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攻势。
日军被这种战术打得十分被动,支队长终于意识到,这支部队不仅战斗经验丰富,火力配置也相当合理,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无奈之下,他呼叫了空中支援。
然而,早有准备的林译早已在三处山头布置了观察员。观察员很快发现了日军的动向,立刻用旗语通知了部队。闫森看到信号后,立即命令炮兵不要吝惜炮弹,展开一轮极速射,随后迅速寻找掩体躲避。
林译见九二式步兵炮开始压制,马上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指挥部队全体冲锋。重机枪阵地则按住扳机,采用连射压制敌人。待弹链子弹清空后,机枪手们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躲避空袭。
于是,当陆航的飞机抵达阵地时,发现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国军与帝国军人纠缠在一起,其他阵地上也看不到机枪和大炮的踪影,只有空空荡荡的堑壕。飞机无奈之下,只好飞回去报告情况。
鬼子的三板斧已经抡完了,面对眼前的这个补充团,他们束手无策。除了硬拼,支队长再也拿不出新的战术手段,只能一波接一波地展开波浪式进攻。双方由此进入了消耗战阶段,硬碰硬的对决,胜负的关键在于谁的战斗意志更为坚韧。
战争不仅是武器的比拼,更是战士素质的较量,是战士们与指挥官意志的结合,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成败。武器固然重要,但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喜欢。
第22章 鬼子的三板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