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旺想先听下策,道衍笑了笑。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旺的性格,他做事情喜欢先易后难,喜欢把好东西留在最后面。
“阿弥陀佛,那小僧就先说下策。”
“只是这个需要有人流血,比如有个老百姓想要种新粮食,但是又买不起种子,只能去偷在自家地里悄悄种,然后被人抓住,打伤打残甚至打死,用来杀鸡儆猴。”
“然后肯定会群情激愤,如果万一激起民变,这帮人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经过事情这么一闹,其他人有了前车之鉴,肯定不敢继续这么明目张胆。”
朱旺听完这个下策,差点绷不住了。
这道衍是真狠啊!
一个下策都要搞民变,上策不会直接让自己把老朱从龙椅上拉下来吧?
不会吧,不会吧?
朱旺甚至都不想接着听剩下的两策了,不过道衍好像看出了他心中的不悦,然后呵呵一笑,说起了中策。
“殿下好像不满意下策,那也无妨,我说说中策。”
“中策倒也简单,殿下直接不妨找一家势力较弱的勋贵,来个杀鸡儆猴,手段狠厉一些,其他人畏惧之下,肯定会有所收敛。”
“但是,中策容易得罪人,毕竟这些勋贵们的关系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容易引起众怒。”
听完中策,朱旺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点。
不就是找个软柿子吗,其实挺简单的!
前两天的那个什么义惠侯,不就是吗?
靠着自己老爹借给朱元璋坟地的恩情,封了个侯,竟然也敢横行乡里。
他也不看看,人家封侯靠的是军功,都是实打实尸山血海爬出来的,作威作福也就算了。
他们家这靠着朱元璋的香火情,给的爵位,竟然也敢如此嚣张,真是不知道死字该怎么写。
要知道即便是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封了公侯的老伙计,能得善终的都没有几个。
不过,朱旺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那些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之所以得不了善终,就是因为太有实力了,所以才引起朱元璋的忌惮。
这个小小的义惠侯,就是个卡拉米啊,根本就不可能翻出什么浪花,所以老朱为了显示自己的知恩图报,还真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么一想,如果真的要杀鸡儆猴,找个实力强,反而更容易得到朱元璋的支持。
想到这里,朱旺的脸色顿时又不好看了。
他妈的,想干点事是真累啊!
总有人给自己找不痛快。
“大师,最后一个上策怎么说?”
道衍听到朱旺的问题,双手合十,一脸的高深莫测。
“阿弥陀佛,回殿下,上策是以不变应万变,笑看他们自败!”
“以小僧看来,新粮食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不是他们几家几户就能垄断的。”
“况且,当今陛下也不会任由他们继续这么下去,过个一年两年,肯定会拉出一批人杀鸡儆猴,来让新粮食迅速推广。”
听完道衍的话,朱旺点了点头。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朱元璋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新粮食被这帮人垄断在手里的。
毕竟天下可是他的,能让老百姓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华夏的老百姓可是很皮实的,只要能吃饱饭凑活的活着,就不会有人揭竿而起的。
但是,朱旺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笑着对道衍说道:
“大师,这三策虽然听起来都不错,大概率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却不够爽利。”
说
第117章 背叛了自己的阶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