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前就说过,大明早就演变出了争吃廷杖的扭曲价值观,进而演变为和皇权对着干,不管对错,那都是为国为民的高尚行为。
     此时,最有感而发,最称赞朱之瑜的,自然是同样位卑但权大的六科郎和御史了,简直都要膜拜了。
     晨光微微,薄雾尚未散尽,紫禁城外东长安街旁的六科廊已是上值,而且是人声鼎沸。
     昨夜朱之瑜文华殿廷杖直谏的消息,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一夜之间便已传遍京城官场。
     “听说了吗?朱编修昨日在日讲上,直斥陛下联姻勋贵,影射外戚之祸,最后更是硬刚勋贵和部堂、阁老,那番话,句句如刀啊,简直就是吾等之楷模啊。”
     “何止听说,据说他面对吴阁老的呵斥和陛下的雷霆之怒,竟毫不退缩,直言‘位卑不敢忘国忧!廷杖二十啊,生生被打得抬出宫去的。”
     “嘶。。。真乃铮铮铁骨,诤诤谏臣啊。这才是读书人的风骨,不畏强权,敢为天下先。”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啊,陛下虽震怒,但只罚了廷杖二十、罚俸半年,并未深究其‘妄议朝政、‘诋毁重臣之罪,这……这岂不是默许了他所言有理?”
     “对,定是如此,嗨,你倒是心思缜密啊,既是如此,那是不是我等?。。。”
     “有搞头,陛下圣明烛照,岂能不知朱编修一片赤诚?只是碍于勋贵颜面,不得不略施薄惩罢了,朱编修此举,是替我们这些位卑言轻的官员,说出了不敢说的话啊。”
     “既然陛下不反对,那我等还等什么?”
     “不错,上疏,声援朱编修。”
     六科廊内,平日里或谨慎、或油滑的给事中们,此刻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佩。
     朱之瑜的名字,像一颗火星,点燃了他们心中压抑已久的、对勋贵集团特权的不满和对朝堂某些“重臣”尸位素餐的愤懑。
     一个七品编修,竟敢在御前直刺龙鳞,为“以小制大”的祖制发声,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文臣气节的巅峰!
     很快,朱之瑜廷杖前最后那段关于“国朝沦落至此,皆为重臣不敢言之过”、“下臣言无用之惜”的惊世之语,以及那句掷地有声的“位卑不敢忘国忧”,被有心人整理出来,迅速在底层官员中秘密传抄。
     同样的,在不远的都察院当中,一位年轻的监察御史,紧紧攥着这份手抄的“朱编修廷杖谏言录”,指尖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环顾同僚,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诸君!朱编修以血肉之躯,为我们撞开了这扇沉默之门,他所言,句句诛心,却字字肺腑。”
     “勋贵外戚之患,难道不是悬在我大明头顶的利剑?那些身居高位者,可曾如朱编修这般,以命相谏?”
     “没错。”另一位御史猛地拍案而起,须发戟张,“我等身为风宪之官,纠劾百官、拾遗补阙本是职责,然前有孔氏案,我等上疏如石沉大海。”
     “今有勋戚联姻,陛下留中不发,若非朱编修冒死一搏,这隐患岂非就此遮掩过去?他才是真御史。我等……愧对獬豸冠冕,”
     一股悲愤与羞愧交织的情绪在御史中蔓延。
     朱之瑜的廷杖,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他们这些本该最敢言

第533章 天下扬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