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换驴车,一路颠簸,秦苒终于踏进了王庆龙位于山沟里的老家。
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沉。
低矮的土坯房、泥泞的院坝、角落里散发的若有若无的牲口气味……
这一切都与她熟悉的沪市小洋楼天差地别,是她从未想象过的艰苦。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身上呢子大衣的衣角,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惶惑和不适。
然而,王家人的热情瞬间淹没了她。
王庆龙的母亲,一位皱纹深刻、手掌粗糙的妇人,小跑着迎上来,
几乎是小心翼翼地用蹩脚的普通话喊着“城里媳妇”,一把接过她手里并不重的行李,仿佛那是什么金贵物件。
王父不善言辞,只是憨厚地笑着,忙不迭地用袖子把屋里那条最结实的木板凳擦了又擦,才示意她坐。
几个兄嫂更是围着她转,
家里攒了很久才有的白面,立刻擀成了面条,卧上家里唯一还下蛋的老母鸡刚下的荷包蛋,热气腾腾地第一碗就端到她面前。
而他们吃的却都是粗粮和咸菜。
小孩子们被严厉告诫不准吵闹冲撞了“城里来的婶婶”,
一个个扒着门框,既好奇又怯生生地看着她。
这种毫不掩饰的、近乎卑微的重视,让原本因环境而心生委屈的秦苒,瞬间被巨大的感动所包裹。
那点不适应,在这种众星捧月的热忱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有些不识好歹。
她拉着王庆龙母亲粗糙的手,眼眶微红:“阿姨,你们……你们太好了。”
她心里那点因为偷户口本和私自离家而产生的不安与忐忑,似乎也在这一刻被王家人的“淳朴和真诚”抚平了。
她甚至觉得,为了这份珍贵的“好”,眼前的艰苦也可以忍受。
在村里待了几天后,秦苒看着忙前忙后、对自己呵护备至的王家人,心里最后一点犹豫也消散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这份朴实的温暖是她从未在精致的沪市家中感受到的。
她下定决心,对王庆龙说:“庆龙,我们明天就去把证领了吧。顺便……我想给叔叔阿姨还有孩子们买点东西,表表心意。”
王家人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王母搓着手,连连说“使不得、使不得”,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
一向沉默寡言的王父更是二话不说,转身就去了院后的鸡圈,
不一会儿就拎着一只扑腾的最肥硕的老母鸡进来,对秦苒憨厚地笑了笑:“杀鸡,吃好的。”
晚饭时,那碗金黄喷香的鸡汤被特意放在了秦苒面前。
王庆龙凑近她,低声说:“瞧见没?我爸这是把家里正下蛋的宝贝都舍得为你宰了。他就是这么个人,话不多,可心里热乎着呢,是真喜欢你。”
看着碗里堆满的鸡肉,和一家人殷切又带着点讨好的目光,秦苒心头一热,重重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选择再正确不过了。
第二天,两人先去了县里唯一的百货大楼。
秦苒想着即将领证,心里甜丝丝的,出手也格外大方,给王家人从头到脚买了一堆新衣新鞋,又称了不少糖果点心,大包小包地拎出来。
刚走出百货大楼门口,王庆龙突然脸色一变,捂着肚子:“苒苒,你在这等我一下,我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得去趟厕所。”
秦苒赶紧从随身的小皮包里抽出几节卫生纸递给他:“快去吧,我就在这儿等你。”
王庆龙接过纸,匆匆朝着公共厕所的方向跑去。
秦苒拎着大包东西站在原地,正低头看着买的东西,
第370章 50年代大小姐2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