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家那老房子,就是用这法子砌的,历经三次山洪都没倒。”
“光补不行。”邱癫子蹲下身,手指在瓦上画出大致的方位图,他的指尖沾着瓦上的细土,画出的线条有些模糊,却能看出大致的轮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看,西墙正对着陈家坪的风口,那风口像个漏斗似的往里灌煞气,尤其是秋冬的西北风,又冷又硬,最伤地气。
《宅经》有云‘西为兑,主泽,宜静不宜动,这风口正好冲了兑位,不挡不行。
得在墙外种一排冬青,冬青属阳,叶片厚实,能挡煞气;再埋块‘镇石,这才能形成‘外挡内聚的格局。”
“冬青好说,后山就有,我明天去挖几株来。
要多大的苗子才合适?”杏花嫂追问,眼神中已没了先前的激动,只剩下对风水知识的渴求,她向来是个好学的人,对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很感兴趣。
“是不是要选那种根系发达的?
我记得种树讲究‘根须旺,则长势旺。”
“没错,要选三年生的苗子,根系发达,成活率高。”邱癫子赞许地点点头,“而且要选东南朝向生长的,受光足,阳气盛。
至于‘镇石,得用从陈家坪外围采来的青石,那里的石头吸了百年的地气,带着阳刚之气,正好能克煞气。”他的手指在瓦上的方位图上点了点,“不过采石头也有讲究,得选正午时分,阳气最盛的时候去,还要用红布包着回来,不能沾露水,不然会染上阴气,效果就差远了。
红布要用纯棉的,棉布吸阳,能护住石气。”
杏花嫂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将这些要点记在心里。
她从衣襟里掏出个小本子,那是用麻纸订成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字,是她先前记下的风水要点。
她拿起炭笔,借着月光,在本子上写下“冬青:三年生,东南向”“镇石:陈家坪青石,正午采,红布包”,字迹娟秀,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她的神情专注,眉宇间透着一股韧劲,仿佛刚才那个情绪激动的人不是她。
邱癫子看着她这副模样,暗自点头,觉得她确实有学风水的天赋,一点就透,而且心思缜密,适合研究这些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学问。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讨论着风水布局,从墙体的修补到门窗的朝向,从庭院的规划到水井的位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邱癫子讲起“四象”布局,说院子的东、南、西、北应对应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这样才能阴阳调和; 杏花嫂则追问如何判断“四象”是否得当,邱癫子便举例说明,东边种高大的树木为青龙,南边留空地见阳光为朱雀,西边宜低缓为白虎,北边有靠山为玄武,说得条理清晰。
夜风渐渐柔和起来,不再带着先前的寒意,竹林的“沙沙”声也变得悦耳,像是在为他们伴奏。
偶尔有萤火虫从竹林里飞出来,带着微弱的光芒,在瓦上盘旋片刻,又飞向远方,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几分生机。
萤火虫的光芒虽弱,却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像是天地间的精灵在跳舞。
不知不觉中,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曦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瓦上,给青瓦镀上了一层金边。
瓦上的露水被阳光映照,闪着七彩的光,像撒了一地的钻石。
邱癫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尘土在晨光中飞扬,像是无数细小的金粉。
“天快亮了,您先歇会儿,我去后山采青石和冬青苗,回来咱们就动手。”
杏花嫂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腿脚,关节发出“咔咔”的轻响。
“我跟你一起去,多个人多个照应,也能学学怎么选石头。
你说的那些讲究,我也想亲眼瞧瞧,记牢了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她将小本子小心翼翼地揣回衣襟,拍了拍,像是藏了个宝贝。
邱癫子没有拒绝,只是叮嘱道:“后山的路不好走,昨天下过雨,石头上都长青苔了,滑得很,您跟紧我,走山路要‘脚踩实,手抓牢,这是山里人都懂的规矩。
别乱摸乱碰,有些植物有毒,比如那种开着紫色小花、叶子呈心形的,叫‘断肠草,碰了会出事; 还有‘蝎子草,叶子上有细毛,沾到皮肤上又疼又痒,好几天才能好。”
“我晓得,小时候跟我爹上山采药,他教过我哪些草有毒,哪些能治病。”杏花嫂应下,脸上露出些许回忆的神色,“我爹还说,‘靠山吃山,就得懂山,不然早晚要吃亏。”她跟着邱癫子顺着梯子下了瓦,脚踩在坚实的地面上,心里踏实了许多。
地面上的露水打湿了鞋底,凉丝丝的,却让人清醒。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拿上工具——一把小锄头、一把凿子、一根绳子和一块红布,往后山走去。
晨光中的山林格外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还夹杂着松脂的味道,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喜欢。
第269章 鬼眨眼,引发风水长生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