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6章 用土话,传承无漏真诀[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头头是道,眼眼是窍,精准捕捉,把身子摆正了,才能看出其中奥秘。你以为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仿佛在宣读神秘风水世界的古老咒语,那咒语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一旦领悟,便能掌控风水的奥秘。
     在忧乐沟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因有着将后山比作南瓜的奇特说法,所以常用“瓣瓣”来代称山体的走势。
     后山有两瓣主脉,东瓣长着松树,西瓣生着酸枣,而人体的四肢百骸,也可依此进行类比,胳膊对应东瓣,腿对应西瓣,都得保持协调,才能与山形相合。
     所谓“瓜要安稳,瓣要加紧”,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是农家女们在长期劳作中总结出的体态要诀——挑水时收紧腰腹才稳,插秧时挺直腰背才久,暗含着与自然相融的智慧,只是知晓这一秘密的人并不多,仿佛是神秘世界遗留在民间的一抹神秘智慧,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去领悟。
     如果把土话改写成诀语那就是:“《天仙子?无漏真诀》瓜架稳时须辨体,瓣紧方知农女技。篱边暗藏养生机,风过耳,秘传几?一缕幽光缘者启。籕籕头头循古轨,咬紧眼眼玄钥抵。仙凡原在寸心间,漏字止,真如始,十二金箴辉墨纸。”
     邱癫子念这句词时,语调抑扬顿挫,像村里唱皮影戏的老艺人,每个字都带着韵律,听得黎杏花入了迷,仿佛眼前真的出现了瓜架、篱边、金光闪闪的箴言说。
     所谓“头头是道,眼眼是窍”,这看似简单平常的八个字,实则暗藏着两句玄机重重的隐秘提示。
     这便是那神秘的无漏真诀——“头头要像籕籕(zhou),眼眼夹紧不漏”。
     “籕籕”是忧乐沟的土话,指编织竹篮时笔直的篾条,引申为“正直不曲”,而“眼眼”则指万物的窍穴,需闭合才能聚气。
     这寥寥数语,宛如神秘古卷中记载的禁咒,初次听闻时,用词奇异、含义晦涩,让人一头雾水。
     可实际上,这短短十二个字,却是价值连城、千金难觅的绝世修炼要诀。
     邱癫子的师娘曾说,当年她接生时,遇到难产的产妇,只要让产妇默念这十二个字,调整呼吸,往往能化险为夷,可见其蕴含的生命力。
     传说里那些超凡入圣、能够洞察天地玄机的风水大师,便是依照这要诀,在漫漫时光长河中,历经无数次的修炼与磨砺。
     年轻时在山间打坐,让百会穴对准北极星。
     中年时在河畔静立,让涌泉穴贴合地脉。
     老年时在院中静卧,让膻中穴呼应天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精进而成,最终踏入那令人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境界。
     若缺了这至关重要的十二个字提示,即便天赋绝伦、智慧如闪耀星辰般的人,面对前面那看似普通的八个字,也极有可能被引入迷雾弥漫、危机四伏的歧途。
     有人把“头头是道”理解为说话有条理,结果学了一辈子只会空谈。
     有人把“眼眼是窍”当作偷窥的借口,最终误入邪途。
     一旦踏入错误方向,便如同坠入了深不见底、幽暗无边且满是诡谲气息的无尽深渊,两眼一抹黑,再难寻得光明与正途,只能在幽暗中独自徘徊,被未知的恐惧无情地吞噬。
     可要是有幸听闻这隐秘提示,哪怕只是个资质平庸、仅有一丝慧根如微光般的人,也能在刹那间,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邱癫子想起村西头的傻子二柱,天生痴呆,却能凭着这要诀,在暴雨前准确判断山洪的方向,多次救了村里人,可见真诀的神奇。
     窥得其中深藏的奥秘,开启通往神秘力量的大门,踏上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神秘修行之路,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由十二字改写的“无漏仙诀”云:“这玄机寻常猜不透,分明是蓬莱小瀛洲。紧夹处黄芽抽,放松时丹鼎漏。十二字钓诗钩,钓的是三界月,磨的是五更筹。真诀也么哥,修个甚神仙寿?只在这绿秧畦,红蓼滩头。”
     这首仙诀里的“黄芽”是土话,指初春的麦芽,象征新生。
     “丹鼎”指人体,漏则气散。
     “绿秧畦”“红蓼滩”则点出真诀不在深山,而在日常劳作的田间地头,与黎杏花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她倍感亲切。
     此时,邱癫子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黎杏花,仿佛在等待她消化这神秘的信息。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又闭合,在空中轻轻比划着,像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嘴里喃喃自语:“这无漏真诀,不仅关乎身体的姿态,更与天地灵气的感知连接。就如我现在施展的‘掐花摘叶指,请记住要诀:摘叶手、似惊蝶,拈花指、如残雪。虚空间、藏卦爻,方寸地、通明灭。”
    喜欢。
  

第256章 用土话,传承无漏真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