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8章 越付出反而越丰富[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它虽外表平凡,却在每一次被启用时,都能奇迹般地完成使命,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光芒,如同沉默的英雄,功成而不居,深藏功与名。
     ——不负所托!无论承载何种重量,是肥胖的瓦匠还是瘦弱的孩童,是装满谷物的箩筐还是沉重的工具箱,它都稳稳支撑,横档与竖杆的连接处虽发出细微声响,却从未松动退缩,将所有的压力都转化为更紧密的结合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圣的工作!每一次架起,都是对障碍的跨越,对局限的突破,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够不着”成为“可抵达”,让“无法触及”变为“伸手可及”。
     ——不避让,勇向前!即便面对陡峭的屋顶,湿滑的表面,甚至是狂风中的摇晃,它都一往无前,成为最坚实的依靠,给人踏上去的勇气,让人在高处也能感受到踏实的支撑。
     邱癫子心思灵动,如风中柳絮,能捕捉最细微的变化——草叶上露珠滚动的速度,能推断出空气的湿度;昆虫振翅的频率,能判断出它们的情绪状态,都逃不过他的感知。
     内在修行已达高深莫测之境,《蜂花柬》的气息在他体内流转,如江河奔涌,时而平缓如溪,滋养着五脏六腑;时而激荡如瀑,冲刷着堵塞的经脉。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心境毫无波澜,如同平静的湖面,也会被微风拂起涟漪,被投石激起巨浪,被月光染上思念的清辉。
     接受媒婆子托付之时,尽管媒婆子言辞恳切、千叮万嘱,郑重至极——枯瘦的手指紧紧抓住他的胳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皮肤下的青筋如蚯蚓般突起,眼中满是期盼,浑浊的眼球里映出他的身影,仿佛将整个忧乐沟的安宁都托付于他。
     可因这事太过特殊,涉及到汪家的气场调和与黎杏花的身心调养,邱癫子内心深处,还是不可避免地滋生出猎艳享乐的杂念,内心浮躁如沸水翻腾,气泡不断涌现又破灭,带着污浊的泡沫; 犹豫、迟疑如藤蔓缠绕,勒得他呼吸发紧,胸口像是被巨石压住;还时常担忧会出乱子,怕自己能力不足,辜负了这份信任,如同捧着易碎的琉璃盏,步步惊心,每一步都怕失手坠落。
     邱癫子也曾满心质疑,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消除与黎杏花之间的隔阂——毕竟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古训如无形的墙,横亘在两人之间,连不经意的触碰都会引来异样的目光; 如何放下脸面,抛开世俗的眼光,那些村口的闲言碎语如尖刺般扎人,能将最纯洁的动机扭曲成不堪的故事; 怎样着手行动,才能既不唐突又能达到效果,如走钢丝般需精准拿捏分寸,多一分则轻浮,少一分则无效;以及如何制定周全预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气场紊乱引发孩童夜啼,让本就敏感的村民更加不安; 意外惊扰导致汪东西误会,伤了老人的信任;甚至可能引来不明事理的乡绅干涉,将好事变成祸端等,思虑如蛛网般密不透风,将他的心神牢牢困住。
     然而,想得越多,杂念就如野草般疯狂生长,在心田里肆意蔓延,挤占着正念的空间。
     心思愈发不纯,如同被污染的水源,浑浊不堪,连《蜂花柬》的气息都变得滞涩,在经脉中流动时磕磕绊绊。
     愈发难以抉择,内心摇摆不定,如风中残烛忽明忽暗,不知道该坚守初心还是向现实妥协;心结丛生,如乱麻缠绕找不到头绪,每解开一个结又会发现新的纠缠;内在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迷雾笼罩,看不清方向,信念愈发难以坚定,如同在沙漠中迷路的旅人,口干舌燥却找不到绿洲,只能在绝望中徘徊。
     好在,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如同冥冥中的指引,他遇见了这架梯子,而且是这独一无二、只需一触摸便能激发他灵机的神秘梯子。
     指尖与木质接触的刹那,仿佛有电流划过,无数感悟如泉涌般涌上心头——那些关于责任、使命、坚守的认知瞬间清晰,那些纠缠的杂念瞬间被冲散,如乌云被阳光驱散,露出湛蓝的天空与温暖的光芒。
     梯子构造简单、平凡无奇,不过是横木与竖杆牢固铆接在一起,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历经岁月而不松动——那是陈家老木匠当年用“公母榫”工艺打造,每一个接口都经过反复打磨,用木槌敲打到严丝合缝,能承受千斤重压而不变形;毫无装饰,其余皆是空洞,可就是这看似普通的构造,却仿佛暗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那力量来自于无数次的负重——春耕时扛着农具上房晾晒,犁铧的金属光泽在梯身上留下淡淡的印记;秋收时背着谷物登高存放,饱满的麦穗蹭过梯阶留下细碎的谷壳;无数次的攀登——暴雨夜抢修屋顶,泥水顺着攀爬者的裤腿滴落在梯身上;大雪天清扫檐冰,冻红的手紧紧抓住梯杆留下温暖的痕迹。
    喜欢。
  

第228章 越付出反而越丰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