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3章 圣门显奇迹[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家族繁衍不绝。
     灯芯是自制的灯芯草,而非常见的棉絮芯子,那草经过特殊的处理(先在清水中浸泡七日,去除杂质;再在桐油中浸润三日,增加可燃性),洁白而坚韧,在灯光的映照下,微微摇曳,宛如一条灵动的精灵,跳跃着、舞动着,将光明洒向四周,灯光所及之处,连空气中的尘埃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油灯放置在一个由老式竹筒制成的灯盏座上,竹筒取自五年生的楠竹,截取中间最粗壮的部分,内壁光滑如镜,外壁被摩挲得油光闪亮,金黄耀眼,表面形成了一层包浆,温润如玉,触感细腻,不知历经了多少代人的抚摸(从陈家先祖到三老太爷,或许已有十几代),承载着无数的回忆,每一次触摸都像是与先辈的对话,能感受到他们的温度与力量。
     此时,一个半大男孩双手捧着灯盏,他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面容隐匿在阴影之中(并非刻意遮挡,而是灯光角度所致,光源从下方照射,在脸上形成了天然的阴影),只能看到他身形单薄,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肘部和膝盖处都有补丁,针脚细密,是手工缝制),却身姿挺拔,腰杆笔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仿佛知道自己手中捧着的不是普通的灯盏,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等老人推开了门,半大男孩便恭恭敬敬地将灯盏递到老人手中,动作轻柔而虔诚,双手平齐胸口,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稳稳地托住灯座,身体微微前倾,头部低下三十度,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带着对老人的敬畏(那是对长辈的尊重,深入骨髓),对灯盏的珍视(那是对家族传承的守护,刻入灵魂)。
     邱癫子看清了老人的模样,那布满皱纹的脸如同刀刻斧凿,每一道沟壑都深不见底,仿佛藏着岁月的秘密;深陷的眼窝中目光浑浊却又透着精光,浑浊是岁月的沉淀,精光则是智慧的闪光;花白的胡须稀疏地贴在下巴上,根根如银丝,随风微微颤动;却没看清男孩的面容,那男孩的脸始终处于阴影之中,仿佛被某种力量保护着,不让外人窥见,或许是陈家的规矩,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老人举起灯,灯光在他手中稳定如磐,没有丝毫晃动,仿佛与他的手臂融为一体;脚步蹒跚,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岁月的刀刃上,脚底与地面的接触发出“咚、咚”的轻响,节奏缓慢却有力;脚下的地面似乎都在为他的每一步颤抖(并非物理上的震动,而是气场的感应),却稳稳地两步就迈出了门,将清油灯放在门外半人高的磨刀石上。
     那磨刀石通体黝黑,是质地坚硬的玄武岩,表面光滑如镜,是常年磨刀形成的包浆(不知磨过多少把镰刀、斧头、柴刀),此刻成为了灯座,与油灯相得益彰,石与铜、冷与暖、刚与柔,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随后,老人在半大男孩的轻轻搀扶下,又走进柴房,男孩的手放在老人的肘部,力度适中,既能提供支撑,又不显得生硬;邱癫子清楚地看到他在那张竹木合制的老旧凉椅上缓缓坐下,凉椅的竹片已呈暗红色,带着岁月的温润,贴合着老人的身形,仿佛专为他打造,每一根竹条的弧度都与他的身体曲线完美契合,坐上去定然舒适无比。
     突然,柴房内光线一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拉上了幽暗的帷幕,那帷幕比之前更加厚重,更加深邃,密度提升了数倍,连复眼术都无法穿透;邱癫子再度失去了对柴房内场景的视野,又变得全然看不见了,如同之前的一切只是幻觉,这一切实在太过奇异,令人毛骨悚然,背后渗出冷汗,顺着脊梁骨缓缓流下,带来一阵冰凉的触感。
     邱癫子满心疑惑,脑海中仿佛有无数个谜团在盘旋,如同乱麻般缠绕,完全无法理解为何会出现如此离奇奇异的状况。
     那层屏障为何会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
     是人为控制还是自然现象?
     老人与男孩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他们是普通的祖孙,还是肩负特殊使命的守护者?
     油灯为何能在白昼中燃烧?
     是普通的照明,还是某种仪式的道具?
     无数个问题得不到答案,让他的思维陷入了停滞,如同被冻结的河流,失去了流动的活力。
     这一切,已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让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而恐怖的梦境之中,无法醒来,周围的树木、风声、甚至自己的呼吸都变得不真实起来——树木的绿色过于鲜艳,风声的节奏过于规律,呼吸的频率过于均匀。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
  

第203章 圣门显奇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