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只因村口有块青砖夯实的龙王庙,正好在“剧场工程”预定位置上。
     庙被拆了,砖被拉走垫台基,连龙王的石碑都被锤碎填沟。
     百姓跑去求情,镇上的警备长官只是冷冷地答:“打不赢仗,谁都活不了,活不了,求神有用?”
     没人再说话。
     南边的三十三集团军还在螺山一线挖沟筑壕,征地拆庙,营房盖得像滚雪球一样往前推。
     而在豫东,第三绥靖区则进入了另一种节奏。
     在包国维的主导下,郑城以东的十数处大型粮仓陆续封顶,
     一批批粮食从关中、鄂省,甚至从东南亚绕道港城、鲁省转运而来,再经水路、铁路、公路三线并举,昼夜押运入库。
     沿途布设岗哨,宪兵、警卫、铁路守备队联防值守,几乎到了“过一车粮,核查三次”的程度。
     第十一军宪兵处、后勤处、第三绥署民政处联合监督粮食入库工作。
     一切谨慎至极,毫无松动。
     与此同时,在第三绥署的配合下,一项针对豫东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展开。
     ——截至十一月中旬,全区共打井三百四十八口,重点布设于黄泛区边缘以及数十个人口高密度村镇和重要军事设施处。
     井深平均超过五丈,部分地区更深入至八丈以下,抽出的水清冷甘冽。
     ——为配合深井抽水,豫东联合商社还从青岛、沪上订购了风力水泵风车七十二台,陆续安装于豫东平原主灌区。
     这些风车依靠高空气流带动螺旋翼片,连接机轴带动水泵,将地下水缓缓抽升。
     白天风一来,风车便“咯吱咯吱”响成一片,村里孩子们围在旁边看,吓一跳笑一跳,说那是天上的机器。
     这些工程项目的背后,是包国维私人资产的持续缩水。
     他在墨西哥控股的种植业公司,如今已被四大家族相继入股,每年盈利不得不按照原协约条款让出三分之一以上。
     而另一头,在阿美莉卡,雷神公司虽然赶上了欧罗巴战火扩大的红利期,但在整个军火体系里,
     真正的大单一早就被春田兵工厂、温彻斯特、雷明顿那几家老牌枪支武器军工巨头牢牢握在手里。
     那些集团背后不只有技术,还有国会、军方、银行三层联合保证。
     他们以主承包商的名义拿下订单,再按层级通过战时分包体系向下发包,外头人看似有机会,其实都是进不了门的外围跑腿。
     雷神公司想挤进去,只能靠早年安敬贤苦心铺设的关系网——那些维系在阿美莉卡参议院、众议院和军队之间的灰色线路。
     钱从不直接送达。
     但它知道路——一层一层过账,一笔笔打到正确的账户上。
     政治献金、议员家属名下的基金会、慈善晚宴的匿名捐赠,退役将领与现任议员主办的“国防讲座”,
     甚至包括某些政界人物所出版的回忆录、自传赞助,只要有人牵线搭桥,雷神公司的名字就必须印在支票下方。
     有时是陆军军械署的中层合同审计员,
     有时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研究预算专员,偶尔是某位州长秘书的弟弟开设的基金会,
     也可能是白宫预算局在假期时主办的国防工业座谈会。
     一笔笔合规的金钱,最后流向了预算、合同、法律、军区、舆论、工会的最深处。
     凭借着多年在阿美莉卡埋下的美元攻势,雷神公司逐步撬开了战时军火市场的缝隙,订单开始稳定增长。
     收益也随之扩大,成了包国维维系豫东建设的最主要资金来源。
     但除去必要的流动资金与美元资本链条,包国维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积蓄”。
     雷神公司的收益有相当部分直接转入包国维在花旗银行的账户中,后由花旗银行沪上分行经理葛灵牵线,
     将资金引入钱庄和商会的周转,最终流入第三绥靖区军务特别经费账户,随即被投向一条条看不见回报的建设项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基建本就是国家投入中最容易亏损的部分——回报周期长,效益不明确,养人无数。
     除此之外,他手中还养着数万人的部队,全部为原模范师系统的直系部队,精挑细选、战力强悍,供给标准却远高于中央编制规定。
     统一后勤、军饷加作战津贴、战功抚恤、弹药消耗和储备……甚至连肉食和军粮都比邻近部队多出一成。
     靠着统帅部每月划拨的军费?根本不够塞牙缝。
     但包国维知道,这笔账不能细算,也不能停,
     打日本人、保家卫国虽是天经地义,可以用将士们的爱国热情来代替军费,
     但是口号喊得震天响也得填饱肚子才是,更何况,保障后勤补给充足以及爱国精神教育这物质、精神双重BUFF的加持,
     是包国维与日军作战而不落于下风的决胜宝典。
     而就在日军正以高压手段扫荡沦陷区、强制收缴资源补充军队的同时,同盟政府也在拼死打通滇缅公路。
     日军封锁沿海线,使得绝大多数对外军购只能从滇西和北方进入。
     北边靠的是蒙甘线接入的罗刹援助,而南线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则成了同盟政府的另一条重要对外线路。
     资源倾斜导致的滇南大开发,使得四大家族纷纷入股滇缅交通走廊的运输公司与口岸工厂。
     包国维也凭借着陈立府的关系网入股了其中一支,高停云本家新组建的高氏运输贸易公司开始通过缅甸四处订购、粮食、橡胶等资源……
     一部分进工厂,一部分养军队。
     此事原本在军界鲜有人知,直到几位驻南方将领得到消息:包国维靠做生意在养兵。
     这下,军中震动了。
     没人知道他做的具体是什么生意,但不少人终于解开了一个心结:为什么他能带出那样一支经打的队伍。
     湘省方面,王尧武更是受到影响,干脆在部队驻地开了军民合作的饼干厂。
     他雇佣了难民妇女,用粗粮掺糖蜜压制成耐储军用饼干,改了配方也改了包装,成批运往各地前线和黑市。
     饼干收入不多,但也能缓口军饷。
     王尧武自己说:“小钱供得上兵,大钱还得靠朝上。”
     这让他得了个绰号:“饼干将军”。
    喜欢。
  

第356章 积蓄力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