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0章 内有暴动,外遭敌袭[2/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梁北伐总督裴邃,第一次攻打寿阳失败后,退居合肥。
     524年10月,他率大军第二次北上,方向还是寿阳。
     只不过这次他改走西道,一路清理魏军的小据点。
     到寿阳附近后,裴邃驻扎黎浆,先采取围城打援策略,继续清理寿阳周边的营垒,消灭魏国小股队伍。
     裴邃又派出扫虏将军彭宝孙,向东攻掠北魏徐州、青州。
     彭宝孙一路势如破竹,连克琅琊、檀丘、东莞等地,抵达彭城附近。
     524年末,荆山、涡阳两地魏军粮尽而降。
     但元琛的兵马击退了李国兴对义阳的多次进攻。
     李国兴队伍死伤太多,无力再攻城,只得退军。
     两国军队陷入僵持。
     南梁北伐声势浩大,北魏朝廷自然无比震动。
     因为,魏国北方六镇起义正如火如荼,六镇全部落入破六韩拔陵掌控下。
     高平军镇的胡琛、夏州的曹阿各拔、秦州的莫折大提……等等,各族起义方兴未艾,魏国军队正在疲于奔命四处平叛。
     现在,魏国皇帝、朝臣们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南梁出手了,而且是在近两千里边境线全面出击。
     魏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皇帝元诩已年满15岁。
     他一个半大小子,却在皇位上坐了快10年。
     皇帝年幼,由辅政大臣,或者后宫、甚至是宦官当政弄权,这事实属天经地义,古今皆然。
     总不能由一个稚子抓阄裁决政务吧。
     国主年少、大权旁落。这点大家都懂,不是问题。
     只是,权力落到谁手上,这才是问题。
     在内忧外患压力下,第一权臣元义没有歇斯底里、借口“攘外必先安内”古训,杀了劲敌胡太后再说。
     元义毕竟掌国多年,有主人翁责任意识。
     他选择与胡太后妥协、和解,并号召各方放下成见、形成合力,应对国难。
     元义希望借此能为魏国续命。
     所以他把胡太后从幽禁中解放出来。
     元义明知这样做,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但面对国内叛乱和南梁进攻,他认为这是唯一最佳方案,于是决定这么做。
     只是,元义至死也不会想到,他从幽禁后宫里放出来的,不只是一头咬死他的母虎。
     她还是一只咬死她自己亲生儿子、将魏国推向悬崖的恶魔。
    喜欢。
  

第510章 内有暴动,外遭敌袭[2/2页]